返回第238章 黎洲的重要性  元末:朕才是真命天子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计的各朝人口数字是从哪来的,但以他们对鲁锦做事严谨的态度,这个数字恐怕不会有假。

那要是按照鲁锦这么推演下去,在高产粮种的加持下,人口还真的可能达到这个恐怖的数字。

鲁锦又点点头,随即又道。

“大差不差,若是只有关内之地,四五亿人口还是有的,如果能将辽东的肥沃之土也尽纳入版图,那人口应当能轻松达到六七亿上下。

“智方是我学生中算经学的最好的,应当知道,数字的基数越大,那增长比例不变的情况下,增长的速度也会呈几何式爆发性增长。

“六亿人口,就算男女各一半,三亿妇女,再去掉一半老弱,便是一亿五千万的育龄女子,就算这些女人并非一直生子,算三成吧,那一年新生的人口也有五千万,再减去每年老毙亡故的人口,就按一年死两千万计,每年也有三千万人口的净增长速度。

“一年生一个秦汉,三年生一个盛唐,四年生一个前宋,而且随着人口的增长,当基数变成八九亿的时候,速度还会再次加快,因为参加生育的女子更多了,一年净增长五千万人口,我看也有可能。

“那么问题来了,你们觉得需要多少粮食才能养活那么多人口?若是土地不够用了呢?”

汪大渊三人都听傻了,全都张着大嘴,活像是被雷打过的蛤蟆。人口滋生,在儒家的观念里一直是太平盛世的象征,因为只有内外无战事,没有天灾人祸,粮食连年丰收才会有这样的情况,难道这还不是盛世吗?

可他们还从未想过有一天会遇到,因为人口太多,增长速度太快,导致土地和粮食不够吃这样的问题,尤其是鲁锦描述的,一年生一个秦汉,三年生一个盛唐,四年生一个前宋,这种增长速度听起来实在太过恐怖。

可是,你还偏偏挑不出什么毛病,根本无从反驳,因为鲁锦的推导逻辑十分严谨。

按照土地面积和粮食产量,只要天下太平,甚至有些天灾的情况下,人口也必然会增长到六七亿的地步,然后再按照鲁锦给出的那个数学模型,男女各一半,再去掉不能生育的老弱,所有适龄生育女子,只算三成在生孩子的情况下,一年也能生出几千万人口,这听起来非常合理啊,你根本挑不出毛病,怎么反驳?

可未来如果真的按鲁锦所说的发展下去,那人口无节制的繁衍下去,人类最终岂非会自己灭亡

汪大渊想到此处,不由得打了个寒颤,“这,这这这,主公的这种说法实在太过耸人听闻。”

鲁锦摊了摊手,“难道我算的不对吗?不是先生刚刚说的,九州能养两亿人口吗,那有了亩产千斤的粮种,人口再翻一番有何问题,有六亿人口的话,一年生几千万,又有何问题?”

汪大渊想要反驳,但根本找不到理由,于是只能反问道,“那按主公所说,若是一直这样繁衍下去,天下之人最终岂非会走向灭亡?”

鲁锦当即正色道,“人类会不会灭亡我不知道,但我知道,如果继续让儒家治理天下,不等人类毁灭的那天,儒家和儒家治理的天下就会率先毁灭,国家会亡,但华夏之人不会,炎黄子孙不会。

“为何?因为以儒家的本事,根本就养不起我说的那么多人口,就算你带回来高产良种,当人口达到五亿左右的时候,百姓就会因为土地贫瘠,粮食不够吃而产生饥荒,天灾会杀死大量的人口,百姓养不起孩子,会把刚生下来的婴儿溺死,然后饿的快死之人会聚众造反,推翻这个喂不饱他们的国家。

“你觉得我说的对吗?中国历朝历代,凡大一统的王朝,无外敌之患者,最终无不因为国内饥荒,饥民造反而国灭。”

汪大渊皱着眉,似乎听出了点鲁锦的意思,“那依主公所说,若不用儒家治天下,就能超脱这个结局吗?

“自秦汉以来,历朝历代兴衰更替,周不过七百余年,秦隋皆二世而亡,两汉合起来有四百年,强如盛唐也不到三百年国祚,不过是天数有变,神器更易罢了,即使不用儒家,我看也不一定能够超脱。”

“屁的天数有变,儒家自己没本事就说没本事,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切勿把自己的过错归咎于老天,天可不替儒家背这口黑锅,孔夫子更不屑有这样的徒子徒孙,毫无担当。”鲁锦当即骂道。

汪大渊听的眼皮直跳,反问道,“难道在下说的不对?”

鲁锦转身回到黑板前面敲了敲,又说道,“我公输氏长于工匠技艺,先祖公输般更是被奉为百工之祖,这你们都知道吧?”

三人都点了点头。

鲁锦又道,“那我们就从工匠技艺,或者说,从科技的角度去看看历史,我按科技的发展程度,将人类社会大抵划分成这么几个阶段,上古之时,人们不会冶金,就连炎黄之时,用的也是石器和木器,然否?”

“然也。”汪大渊点了点头,这个他倒是能够理解,也是承认的。

鲁锦继续说道,“石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