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7章  都重生了,谁还追校草啊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看完邮件,陆玄心不禁笑了起来。

“我当然不介意,很高兴认识你,陶哲轩!”

她迅速回复了这封邮件。

不一会儿,陆玄心的电脑屏幕上又跳出了一个新弹窗。

陶哲轩的邮件跃然眼前,他写道:“我很高兴你又回复我了。自从你在数学年刊上发表了关于周氏猜想的论文后,我对你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你的解题思路,我反复研究了好几遍,简直就像是从天而降的灵感,浑然天成,无懈可击,真是绝妙到了极点!可惜啊,上次普林斯顿的国际数论研究大会我因为有事没能参加,但看了大会的视频,你的思路让我惊叹不已!我也曾经研究过孪生素数猜想,它的难度之大,毋庸置疑。你竟然能以此法解决,我很想问你,关于那个假设r2|r,然后有r2/q=-q/r2+1/qr2(mod1)的部分,你是怎么思考的?”

看到这么长一封邮件,陆玄心脸上露出了些许诧异。

咦,我才刚刚回复完他的邮件没多久,他怎么这么快就回复我了?难道他打字都不用时间的吗?

或者他早就预料到我会回复,所以提前写好了邮件等我?

想到这里,陆玄心苦笑了一下,摇了摇头。

她仔细阅读了陶哲轩的问题,稍微思考了一下。

然后开始打字回复:“我在计算∑min{r2,‖r2(m+k)/q‖^-1}<<r2ζ时,对于ζ量的变化······”

解释完自己的思路后,陆玄心点击了发送。

她坐在电脑前等了好久,却不见陶哲轩的迅速回复,陆玄心笑着摇了摇头,转而拿起昨晚研究哥德巴赫猜想的资料继续看。

这些数学猜想,哪里是那么容易解决的呢?多少人终其一生都在为之努力,却仍然无法找到答案。

即便是像陈老这样的天才,用了一生的时间,也只是将哥德巴赫猜想推进到了“1+2”的量级,再也无法前进,真是让人感叹啊!

思考了哥德巴赫猜想许久后,陆玄心突然看到邮件弹窗又跳了出来。

陶哲轩写道:“谢谢你的赐教!我一下子明白了!你的思路真是太神奇了!你愿意来麻省理工做教授吗?我可以为你牵线搭桥,我相信麻省理工的校长和教授们都会很乐意看到你的加入!”

看到这封邮件,陆玄心苦笑了一下。

咦,这难道不是你的真实想法吗?

稍微犹豫了一下,陆玄心开始打字回复:“抱歉啊,我所在的燕京大学已经安排我今年到明年以硕士毕业,然后我会去普林斯顿读博士,这是燕京大学和普林斯顿的联合培养计划。至于做教授的事情,等我博士毕业后再考虑吧!”

“你说得对!虽然对我们这些数学家来说,博士学位并不是最重要的,但按照常规行事也是可以的。而且普林斯顿人才济济,多学习也是好事!”陶哲轩很快就回复了她的邮件。

两人你来我往地发了几封邮件后,才结束了这次的对话。

陆玄心坐在那里,邮件还没看完,她的眼神就再次飘向了哥德巴赫猜想的数学问题,但没多久就停了下来,因为在这道难题上,她似乎完全找不到灵感了。

她并不是一个固执己见、不肯放手的人,也从来没想过能一下子就把这个难题解开。

既然知道现在解决不了,陆玄心也不再纠结,她瞥了一眼旁边的电脑,决定换个环境。于是她站起身,离开了房间,不一会儿就到了图书馆的门口。

走进熙熙攘攘的图书馆,陆玄心眼里闪过一丝感慨。似乎很久没来这儿了,一切都显得那么陌生。她轻车熟路地找到了自己的老位置,放下东西后,她迅速冲进了书架间,找到了自己想要的书——关于自动化软件工程和自动化智能机器人的书籍。

之前和舍友们商量着要一起建个实验室,她可不想食言。现在研究数学理论遇到了瓶颈,她就想试试这个新领域。其实,机器人和自动化软件工程的基本原理都挺简单的,但深入研究起来,难度就会成倍增加。

她觉得,这两者的难点主要在于精度。没有足够的精度,一切都变得困难重重。陆玄心皱着眉头,一页一页地翻看着书籍。

当她翻到智能优化部分时,她发现这部分内容对她来说相对容易。毕竟,她身边就有个真正的人工智能——小智,她自然对这方面的知识了如指掌。

这时,她想到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如果能让小智成为自动化的主体,那随着小智的成长,这个理念是不是也能行得通呢?陆玄心的眼中闪过一丝兴奋。

但很快,她又冷静了下来。毕竟小智的存在是不能随便暴露的,而且即使小智在自动化方面再厉害,如果没有精良的机床和机器人为载体,也难以发挥它的作用。

她意识到,机床是关键,而且还需要基于小智的普通版智能操作系统。陆玄心陷入了沉思,如果她能基于小智研究出稳定的智能系统和自动化控制软件,再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