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仪,狄仁杰,裴行俭,薛仁贵,郭正一,裴炎,张大安,与刘仁轨,李景恒这些人会是朝中的中坚力量。
细想之下,这会是一个多么强大的朝堂,有他们在。
大唐往后两代皇帝,都不用为治理社稷而愁。
李承乾道:“父皇是天纵奇才的,而朕到如今还要为招揽人心苦恼,你说朕让两位监察御史杀了这么多人,往后的人们会如何看待朕。”
高季辅又沉默不言。
能不说就不说,能不犯错就不犯错,在皇帝面前,高季辅始终保持着谨言慎行。
这样的人适合辅佐太子,如果哪天太子得意忘形了,刘仁轨与高季辅应该会给他一盆冷水的。
天纵奇才的人终究是少数,李承乾道:“朕太平庸了。”
乾庆二十五年的夏天,李义府与刘弘业两位监察御史杀了很多人,杀了很多盐商,缴获了他们家产高达数十万贯,这些银钱被悉数送去长安。多数盐商都破产了,不讲道理的皇帝让他们武德元年开始罚,开始补缴,武德九年,贞观二十年,乾庆二十五年,前后五十四年。
这根本没人能够付得起这些赋税,要明抢就直说……
甚至在两淮地界还出现了几支造反的兵马,被迅速扑灭了,那些盐商收买了私兵也就是所谓的部曲,在为了群众利益的大唐兵马面前,他们的造反显得不堪一击。
崇文馆在军中多年的教导与训诫真的不是白做的,自陛下登基后的二十余年间,崇文馆一直有将夫子派去军中,而其中教导最多的是一个理念,折冲府的将士们都是乡民中来的,他们将来也要回去。
他们保卫家国,保护身后家人与乡民,都是爹妈养大的孩子,所做的一切,哪怕是战争,也是为了万千乡民的利益与安宁。
其中没有皇帝个人的好恶,所以在春明门,每年都有一大群孩子宣誓,经年累月,如今这些护卫皇帝下扬州的兵马,都是在春明门前宣誓过的年轻人。
他们一起宣誓过,互相见证过,当皇帝说要让盐降价到五钱一斗时,这些年轻的将士们便会将皇帝的理念贯彻到底,因为皇帝说到做到,绝对不会食言。
哪怕与吐蕃二十年的君子之约,皇帝都没有杀了松赞干布,言而有信的皇帝能服众,也得人心。
乾庆二十五年,就要入秋时,李承乾坐着车驾离开了瘦西湖,就在两淮地界到处走着,有时候也会在一些名胜之地流连几天。
乾庆二十五年,深秋,李承乾来到了寒山寺。
在姑苏城外有一座枫桥,每每到了秋季这里的景色都很好看,李承乾来这里是想体验夜泊枫桥的意境。
但这里枫树只有一棵,寒山寺也不敲钟,那些僧人知道皇帝来了,寺里的和尚全部跑光。
李承乾没有为难他们,而是让人画了一幅画,画中有着姑苏城与寒山寺,扫兴的离开了。
皇帝离开后,刘弘业与李义府两位监察御史又杀了很多人。
寻常百姓都是茫然无措的,他们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他们只知道两位监察御史杀了很多人,杀了人之后,盐的价格就变成了五钱一斗。
中原的盐绝对是足够的,哪怕人口再上升一倍,中原的盐也够吃。
哪怕是将来送去了中原各地,盐价都是五钱一斗,谁敢将盐价提高半钱,可以上告朝中,御史会再来杀一遍。
扬州发生的事大抵如此。
平日里,高季辅总是蹙眉不语,他摆出一副有心事的样子,站在陛下身边一站就是半天。
李承乾喜安静,身边有个话不多的老臣相伴,这种感觉很不错。
乾庆二十五年冬,李承乾顺着运河来到了河北地界,河北是中原的粮仓,辽东与河北有着十分丰富的矿藏,还有广袤的田地。
在涿州,李承乾吃到了辽东的大米,这大米很香,很美味。
在各地走动时,又有一份急报送到皇帝的面前,当今太上皇病重了。
得此消息,李承乾让人星夜兼程地赶到长安城。
奔波一个多月,赶到安宁村,以往住在这里的村民都换上了甲胄,恢复了禁军的样子。
李承乾先是听了东阳的话语,好在父皇的病情好转了,可如今父皇都七十有四了,若再来几场大病,恐怕……
李世民缓缓睁开眼,见到了两鬓微霜的儿子,缓缓道:“承乾,打扰你出去游玩了。”
东阳与临川低头站在一旁。
李承乾道:“孩儿还没让父皇好好看看这天下,父皇要多活几年啊。”
李世民道:“朕记得你登基的时候才二十八岁,你怎么两鬓都白了。”
握着父皇的手,李承乾缓缓道:“儿臣登基有二十五年了,儿臣都五十三岁了。”
李世民笑着道:“真快啊。”
时光的确过得很快,父皇已垂垂老矣,母后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