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信来机会覆灭危机
一封从府城来的信,兜兜转转几个月,才辗转来到周游手上。
发信人是李昊,他寄送这份信前公良城尚未沦落,内容已经滞后多时了。
难得没有遗失、焚毁在战乱中,虽然略显破败,经过诸多波折终究到了周游手中。
“周游亲启···”
信中是李昊向他描述府城环境,邀请他搬家过去。
原来府城最近涌入大量移民,都是从周围城池过去,什么尊阳城、公良城等等均有。
受到瘟疫战乱、巫人入侵的影响,人人都往更坚固、安全的府城迁徙。
这样就带来了变化和影响,府城环境一日三变。
实际上,府城本就是汇聚四方精华的地方,地域性并不强,也不像那些中小城池排外。
大量涌入的人口和财富,丰富了府城现有的环境。
尤其是武馆行当,呈现出更加繁荣的场面。
李昊身处其中,知道这是千载难逢的场面,立刻向周游发出邀请。
往往一户人家要融入陌生环境,至少三代人勤恳扎根生存,比如说周家在公良城。
府城更大更包容,机会也更多,恰逢战乱动荡,融入当地的可能性更大了。
周游完信件内容,心中细细分析着。
李昊写信时,周游突破武师的消息并未传过去,所以他还不知道这件事儿。
根据信中所说,李昊府城投靠的世叔,是为门派效力的,属于外务成员之一。
门派的弟子成员众多,外出办事也需衣食住行的安排,以及人手和资金的需求。
如果在山中条件充足,这都不是事儿。
可一旦到了外界,不是自己的地盘了,筹措资源就比较吃力了。
于是,义堂这个机构应运而生。
义堂,从功能来说属于门派驻外办事处,俗称别院、外馆等称呼。
李昊的世叔,就是万秀山的义堂主事人,负责各项门派的外务。
平日里,负责接送过境的万秀山弟子门人,筹措钱粮,打听消息,亦或者往山上送资质出众的拳武种子。
身处这个位置,消息灵通是必须的。
李昊跟着师叔练拳着做事,消息渠道远超一般武者,远在尊阳城发生的变故也知道了。
大寅山吃了大亏,折损大量精锐弟子,放宽入门条件广招门人。
几乎抽干了关联武馆的杰出后后辈,以至于稍微有出息的虎拳牛拳武者少有在市面上出没,均陆续归入大寅山门墙。
一家动、家家动,大寅山如此,万秀山、绝光宗等也紧随其后。
巫人入侵是全面战线,不独是尊阳城,其他几处北玄州的边境同样烽火骤起。
眼下是用人之际,门派人手不足,自然更加看重武馆的作用。
世家、门派位于食物链顶层,而数目多如繁星的武馆蛰是生态链上占比最大、份量最重的一个环节,承担着缓冲压力、补充资源的重要作用。
所以,世家、门派双重默认,民间武馆的开设条件放宽,呈现雨后野草般野蛮生长。
逃到府城的武师,每个都有两把刷子,不是擅长逃命保命,就是乱战占优。
他们一旦有机会开馆收徒,自然是疯狂瓜分府城庞大的市场。“速来,再不来就晚了。”
李昊的信件概括下来就是一句话。
他也知道周游仍处于气血,开武馆没资格,但是趁此机会找到一个名师投靠机会很大。
武馆越多,对人才的渴求越强,对天才的争夺几乎到了白热化程度。
像李昊这样中上资质,如果不是有万秀山的背景,只怕也被争相邀请入馆。
府城武馆也分三六九等,最顶尖的自然是霸王武馆等,门人弟子三千,馆主有资格终极强武境界,乃是城中举足轻重的势力。
最弱的比公良城还不如,守着一家沿街店面,大小猫三两只,混得不好还要交保护费。
李昊关心周游前程,希望他能投入更有前途的武馆。
这封信的到来,打破了周家村看似平静的局面。
周游开始发现,原来战乱之下,各地的消息往来从未断绝。
往来各地的信件、口讯等等,虽然断断续续,但终究连接起消息的网络。
比如说沈老爷,也收到攻来公良城消息,官兵收复后,一个侥幸不死的商行管事接受了店铺仓库,虽然财货被抢劫一空,但不动产还在。
如果有资金、货源投入,沈家商行还可以卷土重来。
再有……
公良城的武行,本已遭受毁灭性打击,如今也略微复苏了。
几近劫难,居然还有零星几个武师,或者提前搬到城外乡下,或者藏在城中地下,逃过了潜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