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过于复杂,续航力也不足,但是这个外形的产品更符合人类对机器人的认知,所以哪怕不太实用,但我们也选择做出来准备投向市场!”
“当然,我们真正准备的产品还是轮式双臂家政机器人!”
徐申学道:“这个倒是有些意思,不过你们的训练进度这么快?我记得你们的家政机器人不是说要三年后才能完成训练并成熟吗?”
此时,对方道:“是这样的,按照我们的预估,靠着我们自己来训练完毕的话,可能要三年以上。”
“这样时间太久,成本也太高了!”
“并且只有我们的员工来进行训练的话,数据样本太少,哪怕是三年后训练出来的产品也不会完善!”
“所以我们决定走另外一条道路,让用户帮我们进行训练!”
“我们将会在发布的时候,表明机器人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在要求数据上传以及使用许可,我们会让大量用户成为我们的训练员,帮我们迅速的积累大量的数据!”
徐申学听到这里,都有些想笑了……这群人想法也太精明了,竟然让用户来帮忙进行训练,而且还是付费帮忙……
但是代入到研发人员身上去想的话,那么也会觉得理所当然!
家政机器人也好,其他什么类型的机器人也好,其核心技术不是什么机器人,而是人工智能!
里头的算法才是最核心,最关键的技术!
当然,收集数据的感应器,支持算法运转的算力芯片这些也很重要。
人工智能的特性,决定了数据越多越好。
海蓝汽车当初搞自动驾驶的时候,可是弄了一大堆感应器放在车里,还和大量出租车,快跑出行的网约车进行合作,然后持续收集大量的驾驶数据……智云的无人车项目为什么能够搞出来这么好的自动驾驶?
这些大量的驾驶数据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后来海蓝汽车在自己的车里持续收集数据,那么自我进步的就更快;
毕竟人工智能是训练的!
虽然智云集团的人工智能技术已经挺不错了,但是依旧是一种需要针对性训练的ai。
想要让它做任何一种工作,都必须进行长期的,专业的数据投喂训练……而且还是得一种一种的训练。
这种训练其实是非常耗费时间的。
这也是智云机器人有限公司,会先向市场推出比较单一化,同时用于固定场合的餐饮系列服务机器人以及工业机器人的缘故……训练量比较小。
因为智云机器人有限公司,目前就只训练出来这么多功能……后来还得一个接着一个训练,比如搞扫地拖地、收拾客厅杂物、收拾厨房等等……
其中很多对于人类而言没有任何难度的一些家务,对于机器人而言其实是属于非常高难度的工作。
比如收拾厨房……在人类的视角里,不外乎就是把脏的碗筷锅等洗干净,顶多再拖个地之类的就行了。
然而在机器人的视角里,其实可以细分为几十种不同的工作,任何一种都是高难度,并且需要进行专门的训练。
而这种训练,是很耗费时间的……它不像是文字,语音上的人机交互有着大量成熟可用的数据可以直接投喂。
也不像是无人车那样,有着大量的车辆行驶数据可以用来投喂训练。
大量机器人的研发所需要的数据,其实很难进行大规模收集,只能是直接慢慢积累数据并训练。
在当下的人工智能领域里,核心的算法框架是最重要的,其次是训练ai的算力,再过来则是投喂的数据了。
上述三者是三位一体的!
前两者是技术硬性条件的限制,而后者的话,纯粹是钱和时间的问题。
机器人开发里,最大的时间成本,不是算法本身的开发,而是大量数据的投喂训练……比如要让机器人收拾餐桌的话,你得不断的纠正机器人的动作,让它知道该怎么收拾。
所以,看似很高大上的机器人开发……除了人们传统意义上的各种软件,硬件上的开发外,更多的还是大量的普通人员不断的纠正机器人的错误。
当然,这部分低技术含量,重复且枯燥的工作并不是在高大上的总部基地里进行,而是在郊区的一个训练工厂里进行……在那里,智云机器人有限公司的训练基地,有着超过两千名员工持续训练,纠正机器人。
让机器人学会洗碗,洗衣服,扫地,拖地,倒水、制作咖啡等一系列人们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一些动作。
普通人几乎很难想象,如此高大上的机器人,竟然是一群普遍初中生,高中生等低学历的普通工人训练出来的……
而他们之前的训练成果,就是餐饮系列服务机器人……已经相当完善成熟,机器人可以根据指令熟练的制作咖啡,奶茶以及其他部分简单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