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台,这对于本来就很小的光刻机市场而言,其实已经算非常大了。
如今的光刻机市场,一年也就几百台的市场销量而已。
市场上的arfi光刻机(duv浸润式)再加上一个arf光刻机(duv干式),一年也才卖一百五十多台呢,基本就是asml拿走一百台左右,海湾科技拿走剩下的四五十台,尼康再拿走个位数。
krf以及i-line光刻机的话,属于低端光刻机,数量多,但是单价低,重要性也没那么大,这两种光刻机,四大光刻机厂商都有生产,也都有销量,其中asml的krf光刻机卖的多一些;佳能的l-line光刻机卖的多一些。
此外,光刻机领域还有另外一个分支,那就是平板光刻机(fpd光刻机),比如oled显示器,其实就是用这个光刻机搞的。
在这一领域里,尼康和佳能优势很大,海湾科技也有,不过目前出货量比较少,今年只出货了七八台而已。
然后就是一个后道光刻机,这个后道光刻机海湾科技也有,优势比较大,出货量很高,其次是国内的另外一个光刻机厂商,上微电子,他们的后道光刻机做的也不错。
最后则是suss光刻机,用于封装等领域,这是德国人的强项,海湾科技也搞,不过暂时搞的不咋地。
别看一台先进光刻机动不动几千万美元,但实际上整个光刻机的市场规模不大,全部加起来也才一百多亿美元的市场而已。
asml吃下了大头,海湾科技拿下了小头,尼康和佳能的营收更小一些,至于上微电子和德国suss光刻机,属于零头的零头,营收很低的。
市场小,营收少,技术还特别难,研发投入巨大……这就是光刻机为核心的半导体设备的尴尬之处。
如果没有徐申学这个bug,国内想要搞光刻机,难度得大上天……甚至搞出来了都得赔钱货。
几百亿美元几百亿美元的往下砸,最后一年只卖个几十亿美元……几十年都收不回成本啊!
在当下全球化声浪还比较大的当下了,国内也只有徐申学这个冤大头,才会几百亿美元的往下砸钱搞光刻机了。
没错,当下的徐申学在国内很多人看来就是个冤大头……
————
但是徐申学根本不为所动,继续坚定的搞光刻机为核心的一系列半导体设备以及耗材!
毕竟目前对于智云集团而言,真正能够卡脖子,对公司造成重大影响的也就只有半导体设备以及耗材领域了……这会直接影响到芯片。
没有光刻机,还玩个毛线的芯片啊……美财团分分钟就卡死智云集团的芯片了。
除了芯片外,智能终端所需要的一些重要子部件,倒是问题不大。
如屏幕领域,华星科技的顶级oled屏幕,在技术上很不错的,和四星那边差不多,部分细节上是各有优劣,但是整体处于同一个技术水平,彼此不存在明显的代差。
制造oled环节里所需要的平板光刻机,虽然目前还是进口日本货为主,但是海湾科技也有这种光刻机,虽然差一些其实也能用。
电池领域,国内的电池厂商其实都处于领先地位,智云集团战略投资的德赛能源,外界虽然对其了解不多,但实际上其锂电池技术相当不错,乃是目前智云集团以及威酷电子的主要电池供应商……同时该公司其实也是水果的主要电池供应商之一。
这家公司的电池产量非常大,技术也很不错,在智能终端领域里市占率很不错的。
当然,德赛能源只提供电池基础包,至于电池的另外一大核心技术,主要是管理电池充放电的电芯,都是客户提供的。
德赛能源会根据客户提供的电芯,然后和自己的电池包组装起来,属于半代工类型。
此外,柳河投资还投资了国内的另外一家电池企业宁代电池,做的电池也很不错,这个主要是供应其他厂商的,柳河投资对其的投资,纯粹是属于财务投资,并没有经营权。
然后海蓝汽车里也有自家的动力电池厂商,这个动力电池工厂属于自用,目前不对外供货,因此外界知道的不多……因为对于海蓝汽车而言,这个动力电池技术属于核心技术优势,不可能轻易放开对外供应的。
此外国内还有一家大型电池厂商,那就是比亚迪电池,他们的电子产品使用的锂电池以及动力电池都做的不错。
国内这四家主要的电池厂商,技术都不错,产量也大,市占率也高,在国际上属于领先地位。
而智能终端嘛,基本上就芯片,屏幕,电池这三大件了,其他都是零零碎碎的东西,国内基本也都有,差一些,好一些其实问题都不大。
屏幕和电池都没啥问题,那么芯片就成为了徐申学最关注的领域。
而芯片的设计层面,这方面也没啥问题,智云半导体的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