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哪怕徐申学这个文科生,都知道这些东西只是传统制造领域,和智能制造屁关系都没有。
如果只是单纯无人生产车间的话,都不用什么ai,哪怕只是单纯依靠机械化设计都能够做到。
几十年前的诸多产品的生产线其实都能做到机械化自动生产,不需要人工干预,比如以前的灯泡,六七十年代就能全面自动化,人工只需要检修设备,投料,然后装箱!
而灯泡的玻璃烧制再到其他诸多工序,全都是设备自动完成。
但是,这样的机械化自动化生产,并不是徐申学想要的。
那都是几十年前的老技术了,要来干啥,现在的自动化生产都是玩电气化生产,也就是用电脑进行各种控制了。
而徐申学要的则是更进一步的智能化制造:在工业生产过程里大规模的,深入的应用ai技术,以做到生产效率更高,生产过程更安全,生产成本更低,生产精度更高。
不仅仅是应用在流水线生产上,徐申学更期待这些智能化制造应用在一些特殊的,危险,高度重复的生产过程里。
徐申学想要的智能制造,并不是为了让设备取代人类工人,哪怕实际过程里会导致一定这样的结果,但这并不是徐申学追求的目的,那只是一个附加产物,甚至是徐申学在现阶段里尽可能避免的一个附加产物。
让ai控制的机械设备,做到以往人类工人做不到的事情!
这才是徐申学所追求的的智能化制造!
如此,才能够支撑徐申学未来更加庞大的计划蓝图,走向星空……
毕竟,你不可能让人类穿着宇航服,背着氧气瓶,然后跑到太空港口里造飞船,表演一个八级电工在太空里电焊飞船不是……
光是想一想这种场景徐申学都觉得头皮发麻,这种事还得让机器来干,人类导致需要坐在控制室里控制机器就好。
所以对智能化制造这事,徐申学还是比较看重的,现在看起来似乎只是比较新鲜,成本极为高昂,只能用于少数特定领域的。
但是徐申学有预感,在十年后,二十年后智能化制造将会成为自己向科技更高峰攀登的必备条件。
当然,以上说的是未来。
至于现在……
徐申学在后续几个组装车间里,看到了密密麻麻的产线工人!
生产线上,密集坐着大量穿着工衣的年轻人,男的,女的,大部分都很年轻,二十来岁左右,其中徐申学还看到了估计只有十七八岁的年轻人。
大量工人埋头在生产线上工作着,为全球的消费者组装智云s14手机。
光是一个车间里,徐申学简单估算了一下就有数百人。
当下的手机制造行业,乃至整个电子消费行业里依旧是非常奠定的劳动密集行业,不仅仅对技术要求高,需要大量的设备,更需要海量,具备一定文化基础,综合素质比较高的产业工人。
徐申学又连续走了其他几个车间,不仅仅看了第八产线,还看了隔壁生产s14pro的第九产线。
整个威酷实业深城基地里,一共有着十三条s14手机产线,设计月产能达到五百万台。
而这还不是威酷实业深城基地的全部,在这个生产基地里,还有着c系列手机的生产线,威酷手机旗下小蓝手机的生产线,而此外还有其他几种智能终端的生产线。
这是一个覆盖智云,威酷两大企业,旗下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表,蓝牙耳机等各类智能终端的庞大生产基地。
整个基地的工人数量超过三十万人!
整个生产基地,就如同一座城市一样,规模极其庞大,而在生产基地里还有着医院,学校,超市以及其他各类配套设施。
这样的综合生产基地,威酷实业有三个,深城生产基地,莞城生产基地,安城生产基地!
而对于智云集团以及威酷电子而言,威酷实业也只是他们的其中一家代工厂而已,同样为智云集团以及威酷电子提供代工组装生产的还有比亚迪,立讯以及富士康。
四大代工厂一起,预计在今年为智云以及威酷电子生产超过五亿台智能手机,四千万台笔记本,五千万台平板电脑以及三千万台的蓝牙耳机以及其他生态各类智能终端!
而四大代工厂,那也只是这条产业链上的综合性组装代工厂而已,实际上在整个智云/威酷供应链上,还有上千家各种各样的工厂,其中不乏数千人,数万人的大工厂。
智云/威酷旗下的整个产业链规模是极其庞大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