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九十二章 美禁售:火车要撞山了  重生08:从山寨机开始崛起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弱的是融合了一大堆各种乱七八糟产业的智云物业,这个智云物业一开始只是管理集团自有物业的常规子公司而已,但是现在已经迅速膨胀到涉及十多个行业,内有各类子公司数十家的程度。

咋一看似乎这些乱七八糟的子公司也都挺赚钱,财报一个比一个好看,但是真仔细看的话,就会发现很多所谓的业务,都是依靠集团内部以及合作企业的订单……这可不是什么肥水不流外人田,而是直接趴在集团上吸血呢。

如果没有智云物业的这些乱七八糟的子公司,集团完全可以对外寻找合作厂商,最终得到更好的产品或服务,并且成本还会更低。

针对这种情况,徐申学直接一个大砍刀就智云物业给砍了,只保留了最基础的物业管理运营业务,其他业务子公司要么关闭,要么抛售。

紧接着又把大砍刀砍向了一大堆集团自营的大量供应链企业,早年的时候智云集团为了供应链的自主可控,通过收购,战略控股等方式投资了几乎整个电子消费产业链。

但是初衷只是为了供应链的自主可控,尤其是核心,关键的零部件的自主可控。

然而发展到后来,涉及的供应链越来越多,最后连纸业以及印刷业这种和高科技半毛钱关系都没有的行业都涉足了,因为集团的各类产品需要包装盒,说明书,也需要各种包装箱,于是乎就战略投资,然后干脆收购了一家纸业公司,还搞了个小印刷厂,专门给自家公司提供各类纸质产品。

徐申学发现公司旗下,竟然还有纸业公司和印刷厂的时候,整个人都是无语了……娘希匹的,他的智云集团可是一家正儿八经的高科技企业啊,玩的是智能终端和半导体啊。

结果整个造纸和印刷的子公司出来,这不神经病嘛!

就算是搞多元化,也不是这么搞的啊。

难道外头没有造纸厂了?没有印刷厂了?这个破包装盒还能有什么高科技技术,需要世界顶级企业智云集团,专门分出来一条业务线来搞不成?

咋地,还想要用什么高科技材料来制造包装盒啊?

于是乎,随着徐申学的一声令下,这个纸业公司以及印刷厂被直接拆分出售,同时重新把纸类产品的供应进行招标。

招标结果出来后,两家纸业公司中标,而综合成本比之前自家搞什么纸业和印刷要降低了百分之二十七!

就这样,人家中标的纸业公司还能赚不少,笑得合不拢嘴。

这意味着,之前采用集团自营造纸以及印刷的时候,付出了太多的不必要成本。

纸业印记以及印刷被抛离,只是这一场大动作的其中一小部分而已,其他领域的还有非常多,甚至是一些手机零配件里都进行了裁汰。

徐申学的原则就是,但凡在国内能够做,并且做的好的,能够满足智云旗下各类产品需求的,那么智云就不做,而是通过订单扶持,技术扶持的方式来扶持合作企业,和合作企业一起成长。

撑死了就搞个战略投资,以加强掌控或给予资金扶持。

但是不能亲自下场,一旦亲自下场了,那么也就很容易失去竞争。

反正躺平也有集团的内部高利润订单,干嘛还要进行研发,压缩成本啊?

甚至很容易演变‘百万漕工衣食所系’这种情况,一大堆非核心业务趴在整个集团身上吸血,让核心业务苦不堪言,最后也被拖死。

历史上很多大企业,最后都是这么死的,比如诺欧亚,这也是个大包大揽,产业链上一大堆无法放弃,抛弃的企业……最后导致在智能手机时代到来后,转身困难,最后只能一路滑向深渊。

到如今,诺欧亚甚至都已经把手机业务出售给了微软!

昔日的手机巨无霸,已经一去不复返,甚至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之外了。

甚至连作为一个手机品牌都快要消失了,因为微软收购这一块手机业务后,选择了启用自己的品牌lumia,而放弃诺欧亚品牌。

诺欧亚的坍塌,在商业历史上是极为少见,同时也是具有众多教育意义的反面教材……最近几年,一大票企业都在拿诺欧亚为样板,和自己进行对比……看看有什么部分相似的,然后就把这部分相似的改掉。

比如尾大不掉,乃至倒逼核心业务作出改变,或者无法改变的供应链。

而徐申学也不允许这种事情发生,所以当他发现智云集团在过去几年里出现了无序扩张,拖累了集团核心业务的时候,就果断的进行了清理。

从四月份和五月份,智云集团一共把五十多家旗下子公司推向市场,或直接出售,或用于和同行企业进行合并,有些卖不出去没人要的直接破产清算。

并且这种动作还会继续,之前的都是小打小闹,后面还会对一些比较大型的非核心业务的子公司进行清理。

所有人,哪怕是外界的普通人都能够看的出来,徐申学这一次修剪智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