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逐步成熟了,后头才能赚钱嘛!”
做的各种事业里,要做最难搞的,就是这个破光刻机以及其他一大堆关联的半导体生产线上的设备!
因为技术不如国外同类产品,只能靠价格优势博取订单,同时一大堆芯片厂商对国产设备有极大的担忧……也就是前头有智云微电子打样当小白鼠,当智云微电子那边用利索了,没什么问题了,这些外部芯片厂商才会尝试少量购买几台试一试。
这搞的麻烦的很,至于赚钱……这破玩意根本不赚钱。
相对于徐申学在芯片设备以及原料领域里一百多亿美金的投入而言,现有的这点半导体设备领域的营收,天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收回这巨大的投入成本。
但就算这样,也必须咬着牙继续搞。
收回前期的上百亿美金的庞大成本之类根本不指望,徐申学只指望后续这些半导体设备以及原料业务能够自力更生,自己养活自己,并获得一定的营收维持的研发。
这,就是追赶的代价!
当然,徐申学其实从一开始就考虑到了光刻机业务投入大,赚钱少的问题,因此但是刻意把诸多光刻机的子系统业务,都和智云/威酷旗下的供应链业务组合起来。
南江科技他们作为光学科技,赚钱的是智能终端的各类民用消费级摄像头……用这一块的业务来给光刻机镜片业务输血。
还有搞光源的南方光学,除了光刻机光源业务外,还有个副业是是搞充电头以及线材的……没错,就是看起来很低端,没啥技术含量数据线。
别看这玩意似乎没技术含量,但是供应量大啊,直接供应威酷电子和智云科技,每年拿到的营收也不少,此外也对其他厂商供应一些数据/充电线/充电头。
靠着这一部分的业务盈利,来支撑南方光学里投入大,不怎么赚钱的光刻机光源系统。
旁人看了都得沉默:你一卖数据线的竟然还搞光刻机光源?
然后是搞工作台的龙科精密,搞光刻机工作台看似高科技,但是真心不赚钱,为了给龙科精密输血,徐申学把震动马达业务交给了他们……直接把战略投资的一个专供震动马达的供应链企业让仙女山控股全资收购后,再合并到龙科精密里。
类似的情况还有非常多!
所以,仙女山控股体系下的相当多一部分半导体设备、原料企业,都和智云/威酷电子的供应链企业进行了合并。
所以如果有人仔细去翻智云/威酷旗下的庞大供应链企业的话,往往就会发现一些不起眼,一些非核心零部件的零部件供应企业,都是属于仙女山控股旗下,同时这些供应链企业里往往还有特别高大上的半导体设备或原料业务。
看完了南江科技后,徐申学又去了一趟广城大学附近的联合研发中心,这是智云科技和广城大学联合建立的研发中心。
智云出钱,广城大学出人。
研发出来成果后,智云获得研发成果的专利,广城大学则是获得研发成果的名,当然对于广城大学而言更重要的是利用智云科技提供的充足研发资金,展开各种科研项目,以维持自家大学的科研水平以及培养博士,硕士的资源。
同样这些培养出来的硕士和博士人才,也基本都被智云科技所网罗。
广城大学那边的招生办,在针对多种优势专业的招生上,已经打出来了非公开的宣传口号:只要进入了我们广城大学的相应专业,那么学有所成后就能够进入联合中心里的实验室里积累学术经验以及资历,等到毕业后直接就能加入世界级龙头企业里的顶级研发部门。
谁是世界级龙头企业,自然是智云科技啊!
而且这也不算夸张的宣传标语,实际上只要学业过得去,在校期间能够加入联合实验室,那基本上还没有毕业呢,就能够获得智云科技研发部门的工作邀请了。
博士期间更是可以一边工作一边读博,学业和赚钱两不耽误。
这个联合实验室的建立,对于双方而言都是有好处的事,智云科技可以获得大量的高素质人才以及人才定制培养渠道。
广城大学去年新开设的一些前沿专业,比如大数据,机器人,材料等一些专业学科,基本都是按照智云科技方面的要求而设立的,甚至很多师资力量都是智云科技方面提供的……
很多智云科技里的资深工程师们都会在附近的大学里担任客座教授,专门教授某一学科。
比如梁松就在通城附近的一家985大学担任客座教授,教授先进制程工艺领域……而该专业的其他资深教授,也清一色是智云微电子里的工程师们。
可以说是智云科技旗下的智云微电子的工程师们,直接撑起了当地这所985大学的微电子专业。
然后还有一个比较奇葩的,那就是智云总部所在的深城。
深城当地并没有什么很好的大学,只有一所二本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