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5章卷六大唐开始了……
对李承乾有什么好处,可能李承乾自己也说不清楚。
但是李二越界的行为,让李承乾很是不舒服,这一点儿倒是不假。
至于说他做这些的时候,有没有什么想法,这就不为人知了。
数日之后,李承乾的营帐之中,长孙无忌一脸笑意盈盈地说道:“多年不见,殿下如今是英姿勃发,皇后娘娘见了……”
“客套话就不用说了。”李承乾没有和他客套的想法,闻言便摆了摆手,问道,“贵使此番前来,可是贵国皇帝陛下有何想法?”
李承乾说完,长孙无忌微微有些愣神。
他也没想到,李承乾这般不近人情。
贵使,贵国。
这两个用词就摆明了李承乾此时的立场。
那意思明显是告诉他,这会儿,是国与国之间的交流,就别拉关系了。
这倒是让长孙无忌有些措手不及。
虽然他不觉得他这个舅舅在李承乾这里能有多大的脸面,但也不至于如此才是。
沉吟了片刻,长孙无忌这才转变了策略,说道:“外臣此番奉大唐皇帝陛下之令,出使大明,一是为恭贺大明开疆拓土,平定天竺。
二也是为了与大明商议,共同开发这南方诸国。”
“共同开发南方诸国?”李承乾闻言,倒是来了兴趣,问道,“怎么个共同开发法?”
长孙无忌见李承乾来了兴趣,当下也是心中了然。
是了,这营帐中还有大明官员,之前他一上来就拉家常,的确是不合适。
这般想着,长孙无忌解释道:“不管是各部天竺,还是骠国、真腊这些地方。
离日月山和长安都太过遥远。
大明也好,大唐也罢,想要治理这些地方,多多少少都有些鞭长莫及。
而诸国之所以投降得如此干脆,也都有等唐明撤兵后,再谋出路的想法,这一点儿想必殿下也清楚。”
李承乾点了点头:“这一点儿贵使说得倒也不错。
不知大唐那边如何,但我大明这边,的确存在这种情况。
他们都料定了,我大明的铁骑不可能久居天竺,早晚有撤兵的一天。
到时候到底是谁给谁做嫁衣,还真不好说了。”
“我大唐差不多也有这样的情况。”长孙无忌点了点头,说道,“不过这倒也不难理解,楚天五部天竺,真腊这些地方是经历过这些的,他们如今的选择,在他们看来,不过是经验之谈罢了。
只不过此番,他们忽视了我大唐彻底治理南方的决心,他们的美梦,终将成为泡影。”
毗讫罗摩的打算他们岂能真的不明白?
借用大唐来发展骠国,从而让骠国积累足够的实力再脱离大唐,怎么可能?
“那大唐所说的共同开发,具体该如何操作?”李承乾问道。
“人口迁徙。”长孙无忌立马说道,“要想彻底统治一个地方,最好的方法莫过于民族和文化的融合。
但摆在唐明之间最实际的问题便是两国百姓未必愿意南迁。
这,也就是我们的合作基础。”
李承乾听得有些迷糊。他不否认长孙无忌说得在理。
但这跟两国合作有什么关系?
“本王有些不解。”李承乾问道,“既然大唐知道问题的症结在哪里,为何还要吃力不讨好的南下?
这不是给自己找不自在么?”
听到李承乾这话,长孙无忌都无语了,心说,这不是你一直在挑动陛下如此么?
不过这话他自然不会付之于口:“南下是必然的选择,殿下也知道,大唐虽然幅员辽阔,但说起来,适合耕种的土地并不多。
我朝陛下继位以来,天灾不断,早些年的时候,百姓食不果腹,衣不遮体。
这些年在陛下的带领下,虽也有所好转,但问题却一直都存在。
如果不能从根源上解决这个问题,那么当年的灾难就有重来的危机,这才是大唐南征的根本原因。
而且,就现如今所面临的问题,也并非无解。
就眼下的情况来说,哪怕不与大明合作,也有最少两种方法,可破此局。”
“两种方法?”李承乾闻言笑道,“让本王想想。
民族文化的融合,这个大方向没错。
可贵使也说了,百姓不愿意。
这个倒是能理解,汉人嘛,都有种故土难离的思想。
而且,如今大唐正是蒸蒸日上的时候,老百姓好不容易过上了几天好日子,朝廷若是强行让他们南迁,无疑是让他们重头再来。
不可取。
那么大唐若是还想南迁,怕是只有大赦了吧?
将牢房里那些家伙弄到南边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