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太顺利了,直到现在,还没有发现坠机地点的报告,在没有确定最终结果前,一切假设都有被证伪的可能。”
李半城一路走到今天,见惯了尔虞我诈,无论多困难的局面,在他手里,最后总能逢凶化吉,凭借的就是平时交友广阔。
无论任何时候,他都保持谦恭平易近人的态度,当然,真正到了做决断的时候,他也不会心慈手软,甚至为了对付竞争对手。
他可以进行长达几年的表面和善妥协,背地抓紧进行扼杀对手的布局,通过与人为善的表面,让他结交无数人脉。
凭借利益共享编织拥有强大影响力的交际网络,从而为他的商业帝国发展增加助力,此次出手对付青云。
无非是对方来势汹汹,一则在舆论阵地抢夺腾达市场份额,涉及经济利益太大,不能退让。
其二是青云公然支持霍氏搞出十万公屋计划,会动摇香江传统地产集团存在的基础,进而提出发展高科技,高端制造业的企图。
肯定会招来鱿太资本集团的不满,乃至于直接打压,届时他将如何自处?
长实在欧美长期扎根,大家互帮互助,共同持有的资产规模何止千亿,怎么可能任由青云跳出来搅局。
所以,他出于自身利益出发,选择求稳一点问题没有,双方的争锋不涉及对错,只取决于立场不同。
但青云集团这个通过移动互联网,和金融业务发展起来的怪胎,在江浙和粤东同样拥有大量支持者。
又和五军都督府合作,在西域省等地替燕京解决大麻烦,堪称稳定西北经济的新定海神针,所以对李泽华本人直接下手。
是一件风险与收益都非常大,甚至起决定性影响因素的关键事件,他不得不慎重,在听到谋画成功的那一刻。
他不惜亲自出面打听情况,就是要确认目标人物是否真的被除掉,如果他没了,青云群龙无首,那香江传统地产集团。
就要全面倒向鱿太资本,借助后者的力量将霍氏,润华,南电为首的势力打回去。
如果青云头号人物逃过一劫,那他就要考虑去代英避避风头了,因为以他对那位的了解,事情闹到现在这一步,几乎无解。
哪怕拼着被燕京问责,被香江资本视作死敌,进而长期对抗的风险,李泽华也一定会进行更激烈的报复。
“他们在东南亚的领军人物,明面上是魏克俭,实际上是周受源和马军,我已经委托在美利坚的朋友,盯紧周受源。
现在,你们要二十四小时不间断盯死这个叫马军的人,如果确认那位真的没了,那就送他一块下去。”
半城有足够底气做出决定,可下面亲信执行者,被他一番犹豫不决给闹糊涂了,下意识问:“如果那位没事呢?”
李半城都被气笑了,“糊涂,他没事,连我都要去代英躲避风头,你们还不赶紧收拾东西跑?”
说完,不再管下面人如何行动,而是转头对大儿子道:“你没有参与任何谋划,我在燕京也有几分薄面,他不敢对你怎么样。
如果事情朝着最坏结果发展,可能我都要在代英呆几年”
具体多久,他没明说,不过想必两三年时间足够,因为资本的回报周期通常是18个月。
2010年,大家推举他和内地谈判,谈了半年才拿到想要的条件,随后其它资本尾随进入,也就是到12年年中左右,可以考虑撤退。
不过由于鱿太资本介入规模太大,时机把握上和需求太大,以及东大市场蕴含的财富值惊人,或许需要很长时间布局收割。
但最迟不会超过14年,只要等外资露出大规模撤退的征兆,燕京就必须要他出面帮忙稳定局面,相应的就会迫使青云妥协。
所以无论成败,他都是稳坐钓鱼台,横竖不亏……
李某人玩的太,不慎坠机的消息,在某些特殊圈层已经瞒不住了,有些地方有些人,早就看青云不顺眼,嫌弃分到手的蛋糕太少。
或者干脆利益因青云扩张受损,眼红或被青云挡路,现在一听有机会,立马就跳出来。
随着李某人出事,大家由暗转明,开始把一些针对青云的布局手段摆在明面上,公然进行挑衅或竞争。
国内的还稍微好一些,因为稳定是各阶层一致追求,越往上越是不敢轻易打破常规,在没有得到确切证据之前,没人敢公然撕破脸皮。
最多就是不断试探,占点便宜,等到确定青云没有还手之力后,才会发起总攻。
而在国外,更加直接简单粗暴的动作频频上演,因为青云这块肥肉太香了!
“又解决了五个,今天这已经是第三批了,看起来我的命很值钱啊,都快成超级市场的香饽饽了。”
如果有认识马军的人,看到他此时灿烂笑脸,恐怕就会明白其中的问题绝不简单。
因为没有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