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队的地方,距离绥得还有200来里地,中途得转乘班车才行。”
见自己的疑问,得到了叶小川的细致解释,开心不已的张海丽莞尔一笑。
随后以手臂当枕头,趴在座位前的小桌子上继续休息。
只是她一双明亮的大眼睛眨巴眨巴的,就那么一直看着叶小川。
眼睫毛里长满敬慕,“小川哥你真厉害,什么都懂。”
什么都懂?
唉!
其实...
我...我踏马...懂个锤子!
莫名其妙的就穿越了。
遇到这档子事,估计就算天王老子来了,他也得懵圈。
后世身为农业周刊主编的叶小川,昨天明明还在和一帮县乡干部喝大酒。
喝着喝着,眼睛就闭上了。
“蹭”!
等到叶小川再次睁开眼。
咋就稀里糊涂的穿越到73年,和自己同名同姓,今年20岁的下乡知青身上了呢?
这一世的叶小川,家在四九城北锣鼓巷。
他家里有一个爸...亲生的。
有一位妈,不过,那是后妈。
这位精于算计的后妈,她改嫁过来的时候,还带来一个比叶小川大3岁的大儿子,一位和叶小川同岁的女儿。
而且这位后妈,与叶小川的亲爸结婚的第二年,又生下了一个小儿子。
另外!
叶小川还有一位今年16岁,明年就会参加中考的亲妹妹。
如果她考不上高中的话,最终结局恐怕就得和叶小川一样,只能当知青下乡插队去。
这一世。
叶小川的家不大,总共就只有2间单身宿舍,但家庭成员倒还挺复杂。
总的来说。
这一世叶小川的亲生老子,是个一心埋头工作的老实人。
为了那一个月42块5的微薄工资,他甘愿一年四季都满身油污的,在厂里修理机械。
而叶小川的后妈,则是一位月工资37块3,性格很阴沉、非常护犊子的纺织女工。
当然...能让后妈维护的,只限于她自己带来的亲生孩子。
而叶小川和他的亲妹妹,则不在此例...
哎...屁大个家,还复杂的很。
慢慢收回思绪,叶小川开始审视自己的处境:
下乡插队接受再教育,本来就很苦。
而贫瘠苦寒的陕北,则是苦中苦,比起别人去北大荒上山下乡,还要艰苦无数倍!
都说北大荒生存条件恶劣。
但好歹那边是肥沃的黑土地,种啥都能长。
并且大家伙平时无论是去赶山,还是跳进海子摸鱼虾,总归还能弄到一口吃食不是?
而光秃秃的陕北?
去了那边,恐怕就只能站在塬上,各自找好方位。
西北风,管够...
哎...先不去想那些烦心事,毕竟那得等自己顺利抵达了陕北,才有机会去面对那些艰难困苦。
叶小川暗自叹口气。
如今最紧要的,是自己怎么才能顺利抵达?
以现在的交通条件和交通设施,说实话,能不能平安抵达陕北?
一半要看天意。
另一半,就只能看自己的八字够不够硬了。
这次下乡插队,叶小川不但要争取顺利抵达目的地。
而且即便平安到了那边,自己还要尽快摸清情况,然后想方设法的活下去。
尽可能的,好好活着!
——至少得想办法,让自己有足够的粮食、甚至偶尔还能吃上肉才行。
不然的话。
叶小川真还没信心,自己怎么才能在贫瘠的陕北,熬过那么漫长的艰难岁月?
“花生瓜子儿热开水,香烟啤酒老白干嘞!有人要吗?哎,麻烦把脚往里收收!”
正当叶小川在那里胡思乱想之际。
列车售货员推着手推车,从挤的满满当当的过道中钻过来,“哎让让!那位女同志,麻烦把你的包裹拿起来,让个道!”
“还有你,说你呢...抽烟那位男同志!你的屁股,屁股兜往上抬!使劲啊,脚尖垫起来...”
本列车厢里,大部分乘客都是分赴各地去下乡插队的知青。
这一去,天高水阔。
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城。
甚至其中有一部分人,他这一辈子都再也回不去了。
所以大家带的铺盖卷,搪瓷盆,还有一年四季的换洗衣服,鞋袜都不少。
也不知道这些售货员,是用什么特殊材料做成的?
她们居然能从这么拥挤、连转个身都极度困难的过道里,穿梭往返、行动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