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海底捞只有七个大区经理。
月薪10万起步不说,还有股票分红。
李瑜刚上任,就马不停蹄的过来打探情况。
看看袁莉开的这家店,到底有没有资格被海底捞重视。
按照他们一贯评判竞争对手实力的五个维度。
出品方面没得说,都是海底捞培养出的员工。
出菜准时没有差错,是最基本的要求。
环境,这个就不用说了,堪称完美。
哪怕是海底捞的门店,也舍不得这么砸钱。
服务,也没得说。
员工和店长都是海底捞出来的,算是不相伯仲吧。
味道,这才是李瑜最不可思议,也最惊慌的地方。
不得不承认,这家辣王的味道。
要远远超过他们海底捞的门店。
从其他顾客的惊喜表情,李瑜就能得出这个可怕的结论。
至于人均199的价格,有些偏高。
考虑到这个地段和装修,还有味道。
可谓超值!
“这下麻烦了。”
李瑜揉着眉心,有些头大。
西南地区,本就是海底捞业绩最差的大区。
川渝的火锅品牌,厮杀堪称白热化。
在一众本地品牌的围剿下。
海底捞的服务模式,多少有些水土不服。
可以说,川渝地区的人民,对火锅的味道最重视。
至于服务,反而不太在意。
很多苍蝇馆子,楼底下的火锅店。
开了几十年,靠的就是回头客。
这种客人,海底捞也吸引不来。
近些年,海底捞走的是年轻化。
主抓对品质和环境比较重视的年轻消费群体。
正是靠着这种思路,海底捞才渐渐在西南地区站稳脚跟。
如今,他们最不想看到的竞争对手出现了。
辣王的服务,口味,出品,环境,价格。
都达到了让他们如坐针毡的水平。
李瑜本能的有种预感。
辣王会成为对海底捞最具威胁的挑战者。
万幸的是,这个火锅品牌刚刚起步。
他们还有充足的时间应对和调整。
……
等点的喜茶,被送到了店里。
对顾客们笑了几个小时的店员们。
一个个都有些疲惫的瘫倒在座位上,全靠喜茶续命。
齐晟和袁莉在收银台后,看着店内的营业额,也有些意外。
从十一点到三点,店内的翻台率达到了2.5次。
这才只是午餐时间段的营业数据。
等到了晚餐时间,翻台率可能会更夸张。
“老板,我有信心,咱们店今天的翻台率会达到5次以上!”
袁莉固然疲惫,但看到这个数据,也非常惊喜。
身体又换发出活力,非常有干劲。
“你看看大家都累成什么样了?”
“晚上最多从五点钟营业到十点钟,让大家有充足的休息时间。”
“否则,赚的那点钱,还不够看病的。”
齐晟对这个营业额颇为满意,但也没特别惊喜。
就算翻台率达到五次又如何?
不过是五六十万的营业额而已,还不够统爷给他发的底薪。
“好吧。”
袁莉有些不甘心的点点头。
她本想今天冲下首日营业额破百万的小目标。
可谁让齐晟是老板呢,他的命令自然必须照做。
唉,有个太有钱的老板也不好。
“对了,我在东大街那边有栋写字楼,正好有两个餐厅退租。”
“面积加起来有1700平左右,可以作为辣王的分店。”
齐晟按照自己的想法,说着对辣王的规划。
“我打算在一线城市开六家分店,二线城市开四家,三线城市开两家。”
“后期根据各个城市的业绩反馈,再决定是否增设分店。”
“莪觉得可行。”
袁莉认真思考过后,对齐晟的想法表示支持。
像海底捞那种,在一座城市盲目开几十家分店,断不可取。
除了让自己的管理体系变得臃肿,并没有太大好处。
本身辣王的人均消费就比海底捞高,注定要走的是小而美的精品店路线。
控制开店数量,力求单店坪效,才是辣王未来的核心发展思路。
“那就好,后续的门店开设,还要你多费心,我也相信你能做好门店的开设工作。”
齐晟没兴趣也没时间,负责门店具体管理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