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留大营,夏侯惇、于禁惨败的消息传来不久,来自关中钟繇的军情也送到曹操案前。
这件事情相对隐秘,他单独招来郭嘉,由郭嘉拿主意。
郭嘉仔细阅读钟繇的军情文书,终究忍不住一声长叹。
埋在河北最深的眼线也被拔除了。
也不能说留在河北的颍川人都是许都朝廷的人,只是因为许都朝廷里的颍川人多身居要位,双方彼此关系太过于亲密,私下姻亲宗族走动实属正常。
自从去年审配出谋让袁谭出继给伯父袁基后,袁谭失势。
与审配竞争河北大权失败的郭图只能转身与袁谭抱团取暖,袁谭的妻弟郭援也是类似的原因。
郭图、郭援这两位同族只是偶尔能给郭嘉传递一些不重要的消息。
结果就这样的眼线,被二袁联手清洗。
郭图、辛评当街死在白鹅贼将刀下,辛评之弟辛毗逃亡时被小小的关津守尉捕杀。
荀彧的四兄荀谌,官渡之战期间坐守邺城监管河北,结果袁绍刚死,荀谌就被审配等人逼迫上吊。
也就远在太原的郭援反应快,经河东逃归关中,依附他的舅舅钟繇。
带来了袁军即将进攻关中的重要军情。
关中距离关东不算远,从陈留大营出发到长安,中间河洛、函谷通道也就一千三百里路。
可是河洛之地人口逃亡严重,大军出征,基本上无法就地取得粮食,更不可能就近征集徭役。
这些可以通过后方调度人力、物力解决,最难的是弘农三门峡,这里黄河湍急。
河道中间还有巨石砥柱,使得河面生出太多难以掌控、抵御的涡流、暗流。
若不走漕运,想要陆运绕过三门峡,则要耗费更多的人力。
曹军每次出动,前线投入的人力规模都是精打细算后的结果;既要保证军事所需的军力足够,还要不妨碍后方的生产。
可光一个三门峡粮食转运,最少就要两万人。
至于从关中或者河东补充粮食……现在的钟繇面子有限。
强征固然能获得粮食,可也会直接将关中、河东逼到对立面。
郭嘉深感为难,几乎找不到破解之策。
不仅是出兵的成本太大。
更在于出兵的目的,目的是驱逐击退袁军,保住西线。
掌控关陇,对朝廷来说会持续恢复威望。
可关中士民早就成了惊弓之鸟,朝廷调三四万军队进入关中,那稍稍恢复的关中立刻就会陷入大乱。
让关中不受干扰,才是最快的恢复办法。
现在的关中,经不起任何的压榨和折腾。
如果出兵,关中会再次残破,这违背了保住西线的根本目的。
可不出兵,就会让西线完整的落入袁军手里。
与其这样,还不如打碎。
可是有没有一种不需要出兵,也能保住西线的办法?
换个说法,有没有一种不需要出兵,也能防止袁军夺取西线的办法?
以曹操的聪明,肯定是能想到解决办法。
郭嘉思索在三,已然清楚自己的职责,就说:“以明公之远见,应知马腾、韩遂面和心不和,早晚必起龌龊。”
曹操一听到马腾这个名字,就坐正了身子:“这匹老马以叛逆起家,岂会是怜惜儿子性命的人?奉孝是想驱狼拒虎?”
“正是。”
郭嘉从容讲述:“关中诸将以马腾、韩遂为首,马腾借茂陵马氏之名,尤为强盛。若得袁氏厚赠,此人难免生出反复之心。若是朝廷救援不及,此公必反。”
问题来了,朝廷有没有救援关中的可能性?
太难了,东线战场的藏霸、吕虔、吕昭不能调动。
宛口防线吃了大亏,不仅要派兵补上损失,还要多派部队以示重视,从根源上断绝刘表发兵助战的可能性。
要给荆州人一个没必要增兵帮助刘备的借口,这样荆州人就能体面的拒绝刘备。
得不到援兵的刘备,再给他一次机会,估计也就敢在宛口一带打转转,不敢孤军深入。
黎阳前线、二线、南岸部队不能后撤,甚至还要按着计划不断增兵压缩黎阳二城的包围圈。
陈留大营的部队也不能动,这是黎阳前线大军的腰杆子。
前方正在角力,腰杆子哪能随意晃动?
所以客观上,曹操无力支援西线战场。
郭嘉指着西边方向:“与其等到马腾反叛朝廷沦为袁氏帮凶爪牙,不若授拜为方面大将,委以大任。韩遂自不甘于其下,来年有韩遂发作于其后,朝廷自可从容处置。”
只要马腾不公开叛乱加入袁氏阵营,只要马腾依旧在许都朝廷大旗之下做汉室忠臣,那很多事情就能慢慢操作。
建安四年,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