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中校指挥少将
在何炜表明身份并得到核实之后,在江边的第九师警戒部队立刻引领何炜向位于田家镇要塞中的第十一军团司令部步行而去。
漫步在江滩到田家镇要塞的路上,何炜也感受到了田家镇要塞与半壁山要塞阵地的截然不同之处。
田家镇要塞的海拔高度比半壁山要塞要更为低下,但是要塞阵地的规模却远超半壁山那孤零零的一个山头,何炜走在路上,便可见田家镇要塞那宽大的钢筋水泥结构要塞阵地。
在要塞之后,则是丘陵,群山与湖网地带,也当称的上是地形险要,易守难攻。
通过了层层岗哨和多道布满铁丝网,碉堡与土木结构工事的野战阵地与鳞次栉比的步兵警戒哨后,何炜顺利的进入了田家镇要塞,最终在一名少校军官的带领下,来到了位于田家镇要塞核心永备阵地工事之中的第十一军团指挥所。
第十一军团指挥所所处的乃是田家镇要塞的最核心部分,均为钢筋水泥混凝土结构的永备式标准工事,设计图纸和设计方案全部出自国民政府以重资聘请的德国顾问之手,并由参谋本部城塞组亲自督建,足以称得上是样板工事。
指挥所内所需的各种设备设施一应俱全,通风设施,照明设施,防毒设施,观察设施,蓄水设施等等尽皆齐备,整体条件十分不错。
何炜被领进指挥所后,只见这处指挥所虽然位于不见天日的工事中,可各种设施却应有尽有,内里的通道宽大,灯火通明犹如白昼,指挥所的天花板上到处都是横竖交叉与手指一般粗细坚固钢筋,各种细节都体现出了此处工事构工之精良,唯一美中不足的便是工事中江水湿气所致的潮气。
在指挥所中一路穿行,少校军官将何炜引入指挥所内的一处套间后说道:“何长官,咱们也到地方了,我们李军团长就在前面的作战室里面,现在不太方便见客,您多担待,可以先在这稍事休息,我去通知一下参谋长。”
“李军团长军务繁忙,自该如此,兄弟自便就好。”
何炜点点头,目送少校敬礼后匆匆离开,随后自有勤务兵将茶水、香烟与饼干、罐头等吃食送入屋中,香烟乃是哈德门的精品软包香烟,罐头也是猪肉羊肉水果各色俱全,虽然还未与第十一军团军团长李延年谋面,可从这个中细节也可看出这位黄埔一期毕业的李军团长也是个讲排场和享受的。
不过何炜此时却全然没有吃喝的心情,这些吃食自是便宜了传令兵陶黑娃,待到陶黑娃欢喜的拿着吃食去里间填补五脏庙后,何炜便在心中盘算着一会儿见了李延年该说些什么,讲些什么。
现如今突击总队的防务和任务已经大体确定,当下何炜所能谋求的,一为更强大的加强配属火力,二为能攥在手里,保证确实的指挥关系。
在配属火力方面,突击总队已经得到了第十一军团一个一百五十毫米重型榴弹炮营与七十五毫米高射炮连的加强,再想要更多的陆军野战炮火加强并不现实,何炜只能打一打那艘沉在江中的海军军舰上舰炮的主意,想办法让李延年下令将咸宁舰上的火炮配属加强到半壁山阵地上。
至于指挥关系的问题,一思忖此事何炜便顿觉有些棘手,现如今南岸国军部队的指挥关系和具体情况他已经摸清了,南岸的部队理论上都归属于第十一军团指挥,可是却没有一个统一的指挥体系。
若是在平时还好说,可是在战时,位于北岸田家镇的第十一军团司令部与南岸毕竟隔着一条江,战时指挥肯定会多有不便。
况且,在南岸的部队心也不齐,由于派系之分,守备富池口的土木系五十四军第十八师和黔军系统的第八十二师对于第十一军团的指挥命令能贯彻执行多少恐怕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如此一来,南岸的国军守军既没有就近的统一指挥机构,平时各行其是,战时各自为战,各个部队又存在着错综复杂的派系之争,一旦到了战时,多半会出大事。
对此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让第十一军团在南岸设立一个派出指挥机构,对上接受北岸的第十一军团节制指挥,对下统一指挥南岸的各个部队,只有这么处理才能简化提高南岸守军的指挥系统和指挥效率。
建立统一指挥机构这件事,何炜也是一定要向李延年呈报建议的,当然,李延年能不能采纳他的建议可就是另一回事了。
对于李延年这个人,何炜无论是前世后世还是有颇多了解的,此公乃黄埔一期出身,20岁时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后参加东征、北伐。
1926年10月国民革命军攻克武昌后,22岁的李延年已任国民革命军一军二师五团团长,在1929年时便被提升为少将旅长,旋又任陆军第九师师长。
1935年国民政府为了整顿军队军衔混乱状况而全面整顿统一颁授军衔时,李延年在绥靖第三区司令官兼第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