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十六章 卖海带  重生渔村,从水产养殖开始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收获贻贝并不复杂,复杂的是处理成贻贝干,也就是俗称的淡菜。

其实新鲜的贻贝更好吃,但现在的技术,没有办法大规模低成本的把新鲜的贻贝运出去。

因此养殖户们往往选择将贻贝晒干成淡菜,这样易于保存,也方便运输售卖。

处理贻贝比海带麻烦很多,海带捞上来后,挂起来晒干即可。

可贻贝需要清洗,蒸煮,再拿去晒,晒的时候还要注意不能一次性晒干,还得在它晒得快干的时候,翻面,第二天再晒,这样才能保证肉质的鲜嫩。

总之里面的门道很多,比海带要复杂。

而且晒贻贝非常需要注意天气情况,需要至少连续两天的晴好天气,如果贻贝没能一口气晒成干,那多半就不美味,卖不出价了。

所以晒贻贝的这几天,养殖户们都会祈求老天爷保佑,一定要出大太阳。

好在经历了几千年的经验积累,农家人都有一身看天气的本领,别的不说,天气的谚语都有很多,比如久晴大雾必阴,久雨大雾必晴,日落胭脂红,无雨必有风之类,都是劳动人民的智慧。

因此,当姜若鱼和张贵明都判断,第二天是晴好天气,后天大概率也是晴天时。姜若鱼就开始着手收贻贝了。

也幸亏丈母娘给力,找了不少人来帮忙,张家有空的亲戚也都来了,最终在三天时间内将贻贝晒干收好。

一共晒出了4500斤的淡菜。

这些干货堆满了姜若鱼及老丈人家的房间和院子。幸亏这几天没下雨,要是下雨了,院子里的货还得运到屋内,可屋里都没有空闲房间了。

……

自从和马主任通了电话,得到他让自己等着的消息后,姜若鱼就没再操心销路的事。

可现在看着家里堆得满满的海带干和淡菜,姜若鱼想不着急都不行。

看不见还好,看见了就莫名的会操心起来。

思来想去,姜若鱼觉得还是不能干等着,得再去打个电话问问情况。

今天村里又只有李浩在,没有其他人。

李浩看见姜若鱼过来,“鱼,最近来得挺勤啊。”

姜若鱼来得次数久了,和李浩也混熟了,再加上两人年龄也差不多大,说话也随意起来,“怎么,不行啊?诺,给你的。”

姜若鱼递给李浩一提海带和淡菜,“我养的,拿回去吃吃看,可别嫌弃。”

李浩高兴地接过来,“你养的啊。昨天还听村里人说,你的海带又肥又长,淡菜肉也厚。我还说去找你讨点,没想到你自己带来了。”

当时去帮姜若鱼收海带贻贝的人,干完活后,姜若鱼都给他们分了一点干货尝鲜,没想到因为味道太鲜美,很快就在村里传开了,无意中起到了宣传的作用。

连丈母娘都和姜若鱼说,她的老姐妹吃了觉得好,想再买点。

姜若鱼知道自己的海带和淡菜口碑不错,这才带来给李浩,“那你多吃点,我打个电话啊。”

“打吧。”李浩努努嘴,指向电话。

电话接通了,“请问马主任在吗?”

“你找马主任啊,你是姜若鱼吗?马主任已经去你们村了,带了一个销售商一起。”

“销售商?”姜若鱼眼睛一亮,“是来谈海带收购的事么?”

“是的,上午给你们村打电话,没人接。那个经销商时间又比较赶,所以他们就直接过去了。你快去码头看看,估计这会已经到了。”

“好。”

姜若鱼高兴地挂断电话,往码头赶去。

果然,姜若鱼刚到码头,就看到马主任和王科长在路上走,旁边还有一个三十多岁,梳着大背头的人,应该就是电话里说的经销商了。

姜若鱼赶忙迎上去,“有失远迎,不知道你们要来,来晚了。这位是?”

王科长赶忙介绍,“这是咱们省有名的白云海鲜集团的采购商郑楠郑经理,是市农业局介绍过来的。”

“这位就是沙海村的姜若鱼。”

姜若鱼上前握手,“郑经理,你好。”

郑楠满脸都是笑意,“你好。听马主任介绍,说你这里有优质的海带和贻贝,我过来看看。”

马主任也笑道,“若鱼,白云海鲜集团可是个跨国公司,郑经理是个识货的人,把你那些海货都拿出来给张经理掌掌眼,只要东西好,郑经理都能拿下。”

姜若鱼一听,也明白大买卖来了,热情的招呼着郑楠,“欢迎欢迎,我带你过去看看。”

他把郑楠带到自己家,郑楠随手抽出院子里的海带干查看起来。

白云集团是省级企业,主要做的就是海鲜的进出口贸易,郑楠作为采购部的经理,好货见过不少。

眼前海带干的质量,饶是郑楠,也很认可,不说满分的好,起码也有九分。

王科长在旁边介绍,“郑经理,你看看这海带,又长,肉又厚,质量绝对过硬。”

郑楠心里很满意,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