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院子中的气氛,因为朱元璋神色改变,而立刻变得复杂起来。
朱元璋来回想了一遍,觉得这么做似乎真的可行。于是便准备叮嘱锦衣卫,调整调查方向。
就在他转头看向毛骧,即将开口下令的时候。忽然一个画面闪现在了元璋的脑海。
那是毛骧挡在他身前保护他的画面,而毛骧的另外一旁,却站着一名白发老者。
这幅场景,是他们在祖地朱王庄,遭受村民围困的时候。
而被村民围困,则是因为他说顾良贪污了朱王庄上交的两万两银子,要上告朝廷追查顾良罪责。
那时朱元璋完全没有行动,仅仅是因为他与村长说话时,被一旁路过的村民听到。继而便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就吸引了数不清的百姓,要为顾良主持公道。
甚至还有人拿着刀斧,要砍杀准备上告顾良之人。
当初朱王庄只是受了顾良的点拨,生活变好了而已。即便如此听到要上告顾良,他们就如此群情激愤,更何况福州百姓。
顾良初临福州时,可是战事刚结束。那时福州当地很多百姓,已经快要饿死了。
若不是顾良之后一些列的举措,那些贫民不是饿死就是背井离乡,完全不可能过上如今这般美满的日子。
因此很多的福州百姓都将顾良看做再生父母,如果真的要拿他开刀,岂不是有激起民变的可能。
想到这里,朱元璋转头看向方克俭:“福州的税收是谁在管?”
方克俭闻言一愣,甚至有点恍惚。朱元璋怎么会问起这个,难道他不是在考虑自己的治罪问题吗?
管理税收就是管账的人,难道朱元璋是要查账?可若是如此他的身份不就暴露了吗?
虽然方克俭脑子里想着这些东西,但却没有多做犹豫。他此时还是戴罪之身,若是过多犹豫引得朱元璋怀疑他有所隐瞒,或者别有图谋,导致罪加一等可就倒霉了。
“回陛下,据臣所知,应该是福州知事乔明玉。”
朱元璋听到这个名字后,脸色又黑了下来。虽然他对这个名字没有什么印象,但乔这个姓氏在福州本就没多少,为官的人更是罕见。
他记得在毛骧的那个名单上面,见过这个乔这个姓氏。只是是否是这个人,还有待确定。
虽然希望不大,但朱元璋还是转头看了眼毛骧。
毛骧看到朱元璋的眼神,顿时心里明了。再次拿出那份记录官员青楼消费的名单查了起来。
翻了两页之后,看到了乔明玉的名字。
“陛下,方大人所说的知事乔明玉,确实在这名单上。其这段时间在青楼的花销总额是……”
毛骧将那名单翻到最后,看到高高挂在消费排行前列的乔明玉,在心里叹了口气。
“乔明玉近期在青楼的总花销是,四万六千七百余两银子,位列消费总额的第八名。”
朱元璋闻言冷哼了一声;“不知廉耻,蛇鼠一窝。”
说罢还特意看了眼方克俭,方克俭感觉朱元璋就是在骂他,但又不敢狡辩。他们确实是在青楼谈的生意,也确实有些放浪形骸。
不过方克俭注意力的重点却不在这里,他此时脑子里想的是毛骧手中的那个名单。似乎锦衣卫将所有人的消费都记录在案。
方克俭不由得心里抖了一下,这个乔明玉只花了四万多两银子就排在第八,他自己单月消费就有人家的两倍左右,不知是不是排在了前三。
方克俭自然不敢问,只得将眼神往毛骧手中的名单上偷偷观瞧。
朱元璋一转头就注意到了方克俭的动作,再次冷哼了一声。
“看什么看,你方大人的名字高高排在榜首呢。”
方克俭被朱元璋戳破伎俩,立刻将头低下规规矩矩的跪好,不敢再有动作。
虽然方克俭表现得很谦恭,但朱元璋还是气不打一处来。
“随便一个官员的名字,都能排在前十位,顾良已经是把福州上上下下所有官员都笼络住,简直是一网打尽啊。”
“真不知你们眼里,还有没有咱家这个皇帝。”
方克俭心脏再次狂跳不止:“陛下息怒,福州官员都是陛下的臣子,非是哪一人的手下,福州官员此举也都是为了百姓,是为了大明的社稷稳固。”
虽然方克俭极力辩解,但朱元璋却不打算这样轻易放过这件事。
“毛骧,给咱家好好查一查福州的官场。咱家就不信,这福州真的是铁板一块。”
“是,属下领命。”毛骧痛快的应下了朱元璋的命令,带了几名手下立刻去调阅档案,查看福州官员是否有没被顾良笼络之人。
朱元璋此时需要的,只是一个支点,一个能撬动整个福州官场的支点。哪怕只是起到一个敲山震虎的作用也可以。
吩咐了毛骧,朱元璋看了眼已经体力不支,有些摇摇晃晃的方克俭。
“起来吧。”
方克俭刚刚还在为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