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克营,把这点微薄的力量编成两个集群,命令他们打开一条宽1公里半到2公里的走廊,并掩护走廊两侧,以保障陷入合围的部队撤出。
6月10日拂晓,上述集群发起了进攻。
到了傍晚,苏军的进攻没能奏效。此后梅列茨科夫再次组织力量冲击德国包围圈的对外正面。
到6月19日,坦克第29旅和跟进的步兵终于突破了敌人的防御,与从西向东南进攻的突击第2集团军的部队会合。
6月21日,从东西两面沿丘多沃至诺夫哥罗德铁路线打开了一条宽300~400米的走廊,突击第2集团军一大批负伤的指战员撤出了包围圈。
然而,跟随在伤员后面撤退的第2突击集团的部队,没有遵照命令与增援部队一同坚守走廊,而是跟着伤员撤往后方,此时在包围圈里,还有大批曾经并肩战斗却还没有来得及撤离的战友。
第二天,德军集中了航空兵和炮兵火力,向走廊猛攻,支撑走廊的苏联红军顶不住德军的进攻,最终放弃了这条生命线。
此后,梅列茨科夫决定另外寻找一个突破口,他命令左翼第52集团军从西面,第2突击集团军从东面,沿铁路线进行相向突击。
他特别命令突击第2集团军部队,毁掉全部重装备,把司机和其他专业人员全部编入战斗队,不惜任何代价把突击进行到底,并将集中突围的时间定在6月23日23时。
6月23日,被围苏军阵地已经在德军的压迫下大大缩小。
当天晚上11时30分,第2突击集团军开始突围。沃尔霍夫方面军则以第29坦克旅接应,同时第52、59集团军也动用了全部火力轰击德军阵地。
第二天凌晨,苏军第29坦克旅沿着铁路打开了一个狭窄的走廊,一些部队开始沿着走廊冲出来。
当天晚上,弗拉索夫下令各部队开始分散突围,他的司令部被分成3个小组,其中包括他本人在内的军事委员会在一个冲锋枪连掩护下,准备在23时与第46步兵师会合。
但在路上,他们却发现其实没人知道这个师到底在什么地方。此后,方面军指挥部和弗拉索夫失去了联系。
6月25日早晨,一个突围出来的苏联军官报告说他看见了弗拉索夫。
梅列茨科夫立刻派他的副官博罗达大尉指挥5辆坦克前去救援。其中4辆坦克触雷,最后1辆冲到了司令部,却没有找到人。
而在当天9时30分,德军已经最后封闭了狭窄的走廊,而这一次是彻底封闭了。
第2突击集团军在德军这次合围中遭到了致命的打击。
在突围期间苏军阵亡6000人、失踪8000人,被俘人,损失火炮649门。
突击第2集团军司令安德烈·安德烈耶维奇·弗拉索夫最终被俘,不久之后,他在集中营关押期间向德军投降,沦为毛熊卫国战争期间最可耻的叛徒。
毛熊突击第二集团军是卫国战争中一支充满了悲剧色彩的部队,他们在42年承担了两次相同的攻势任务,却又以相同的方式惨败而归,近乎全军覆灭。
但突击第二集团军在重建以后奋勇作战,一雪前耻,从柳班的失败一路走向了卫国战争的胜利。
1941年毛熊卫国战争爆发以后,苏军统帅部在苏联各地火急火燎的组建军队,填补西部防线崩溃造成的巨大损失。
1941年10月24日,根据第004097号指示,伏尔加军区开始组建第26后备集团军,也就是突击第二集团军的前身。
该集团军隶属于苏军预备队,在后方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基础训练,并在11月25日紧急开赴莫斯科参战。
作为一支成员都是新兵,且只进行了短期训练,所以突击第二集团军在第一次参战中表现的不是那么出色。
一轮战役下来,集团军最初拥有的7个步兵师和2个骑兵师,到了12月中旬改编为突击第二集团军时只剩下3个步兵师了。
当然这些并非全是战斗伤亡,其实还有许多官兵被苏军统帅部调去加强其他部队了。
1941年12月末,苏军统帅部发动了浩大的冬季反击攻势,突击第二集团军被调往沃尔霍夫方面军参加战斗,他们的任务是将德军赶过沃尔霍夫河并在河西岸建立桥头堡,然后向柳班地区前进,与北翼反击的苏军第54集团军会师,包围的德军沃尔霍夫战斗群。
而后继续西进收复姆加火车站,打通沃尔霍夫至涅瓦河的通道,再将德军什利谢利堡战斗群包围起来,从而迫使德军北方集团军群大范围的后退。
这个任务目标听起来好像很美好,但执行起来其实非常的困难,因为这意味着苏军反击部队仅直线距离就要前进一百公里,更不要说反击部队在切入德军阵地以后还要不断的展开兵力,阻断德军的反击,苏军反击兵力会在这一过程中被不断分散。
42年1月柳班战役正式打响,突击第二集团军在一周内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