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34章  影视:从闯关东开始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域,力求每艘潜艇都能达到最高击沉吨位。

而且由于飞行员缺乏专项训练,海上侦察能力以及与潜艇协同很差,加之侦察机航程还太小,远远不能满足需要,效果微乎其微。

但随着向远洋的发展,发现护航运输船队的概率也逐渐降低,因此全月击沉运输船仅37艘,计21.3万吨。

从7月开始,英国从航线起始点两方向扩大护航范围,从英国开往加拿大和美国的运输船队,由英国海军的护航军舰护送至西经17度,至10月又扩大为西经19度。

英军根本没有想到是遭到德军潜艇偷袭,当“皇家橡树”号战列舰中雷后,有人以为是军舰发生了爆炸事故,有人以为是遭到了空袭,基地指挥部拉响了空袭警报,港湾里的军舰采取防空措施,而“皇家橡树”号舰长本上校和几位主要军官也只是草草巡视了一番,没有采取任何补救措施。

而且反潜飞机由于使用的炸弹性能不佳,投向潜艇后反而会被水面反弹到空中爆炸,对飞机所造成的损害竟然更甚于对潜艇的损害!

1939年11月,美国终于逐渐认识到纳粹德国的残暴本性,开始改变了禁止向交战双方出售武器或贷款的中立立场,国会通过了中立法的修正案,允许在“现金交易运输自理”的原则下出售武器。

而且英军开始为侦察机配备雷达,使之能尽最大可能扩大侦察范围,正是由于英军远程侦察机数量的增加和性能的提高,德军潜艇活动受到了极大压制。

同时将纽芬兰的阿根夏和百慕大岛基地无偿提供给丑国使用,换取丑国50艘超龄服役的旧驱逐舰。

但大西洋航线上中间一段是没有护航的,这一海域也是德军潜艇活动最猖獗的海域,直到纽芬兰附近海域才由加拿大海军前来接应。

可以设想如果没有及时发现这一问题,在以后攻击拥有强大护航兵力的船队时,潜艇必将遭致惨重的损失,从这个角度来看,挪威战役对于德军潜艇部队而言不失是一大收获。

9月6日,U—65发现了运输船队,但还没来得及报告船队位置就被英军护航军舰驱走了,直到午夜过后,U—65号才再次发现船队并引导U—47前来。

经过仔细考虑他于12月29日发表了著名的“炉边谈话”:“如果邻居家失火,来向你借水龙带,你能说水龙带值十美元,请先付十美元吗?不!不能!我们只会说,拿去用,用完了再还我!”

而大型潜艇更是能够到达大西洋中部海区活动,而且潜艇在消耗完了所携带的弹药、燃料和物资后,也不再需要长途跋涉返回本土基地补给,可以就近驶往比斯开湾港口进行补给和检修。

6月德军潜艇击沉58艘,28.4万吨;7月击沉38艘,19.6万吨;8月56艘,26.8万吨;9月57艘,29.5万吨,10月63艘,35.2万吨。英国的船只损失直线上升!

9月8日夜间,U—47和U—65号潜艇再次成功突破了护航军舰的警戒,实施了攻击,U—47又取得了击沉1艘运输船的战绩。

7月前平均至少需要2.35艘潜艇才能保障1艘潜艇在海上战斗巡航,7月以后这一比率下降到1.84:1,因此德军潜艇总数虽从开战时的57艘减少到53艘,但在大西洋上执行战斗巡航的潜艇数量却增加了一倍,平均每天有10至15艘潜艇在海上活动。

这些潜艇分散部署在不列颠群岛以西海域,英国运输船队的航线上待机,一旦发现单独航行的船只,立即予以攻击;

如果发现护航运输船队则迅即向位于洛里昂的潜艇部队司令部报告,并尽量保持与船队的接触,随时报告船队新的航行、航速和位置,邓尼兹则迅速指挥在附近海域活动的潜艇向船队所在海域集结。

19日夜间,另两支HX—79和OB—229护航船队也经过这一海域,同样遭到了德军潜艇的猛烈攻击,HX—79船队损失12艘船只,OB—229船队损失2艘船只,参战的潜艇大都用完了携带的鱼雷陆续返航。

9月21日入夜后,U—100号潜艇突入船队中间,艇长舍普克充分发挥其高超的驾驶技术,连续进行了长达四小时的攻击,一连击沉7艘运输船,护航军舰对其竟一筹莫展,毫无办法。

这些损失对英国而言,还是能够承受的,因为同一时期里新建造的船只吨位完全弥补了损失。

但因种种原因没能达成集群攻击,潜艇只对掉队的船只进行了攻击。

9月5日罗斯福发布命令,沿美洲大陆海岸设立中立海区,或称“安全海区”,由美军大西洋舰队组织对中立海区的巡逻和为航行船只提供护航,同时宣布将驱逐中立海区里参战双方的作战舰艇。

邓尼兹将这一战术的原则思想概括为在必要时间和地点上集中最大数量的潜艇。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