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854章 “百万漕工所系”  2003:从外贸开始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曾经我的想法是拥有个一千名员工左右的工厂,每年稳定的赚着钱我就能躺平了,谁知道做着做着就变成这么一个庞然大物了,这份计划一旦实施下去,咱这也算是十万漕工所系了。”

沿海发达城市,千人左右的工人勉强能算个中等企业吧,地方z不会怠慢的同时也不至于引起一些人的觊觎,说白了就是看不上,日子确实是过得比较舒服的一类人。

老板这话挺逗,一下子惹笑了赵鑫怡:“何此呢,老板你是妥妥的百万漕工所系呢。”

依附于整个“闪驰系”产业链的工人说百万可能有点夸张了,但说影响力那远远不止。

拿北仓区还有老板的老家来说,这两座区县几乎有三分之一的城市人口直接或者间接受到闪驰以及尉来两大集团公司的影响。

滁州的琅琊区就更夸张了,扬子汽车在那边的影响力至少能达到一半。

北仓区里最近流行一句笑话,尉来一次年终奖导致整个商k体系都涨价了,小姐姐们甚至都决定晚一点回家过年了,就是为了等尉来员工的年终奖。

目前尉来的员工人数大约在5.9万人,按照人力资源部这份计划,到2017年,尉来计划新招6.38万名员工,其中包括2800名的管理人员与2000名技术研发人员。

这里单独列出的2000名技术研发人员显然不是简单意外上的理解,都是以博士学历,硕士学历为主,其中博士学历的计划招聘110名。

这2000人完全可以称之为人才引进计划了,主要是服务于动力电池业务板块。

“拿去给人力资源部门吧,让他们尽快执行。”

檀锦程签下尉来自成立以来最大的一份招聘计划方案,一旦顺利执行,也就意味着到2017年尉来的直属员人人数直接就是突破了10万人。

10万人啊,按照了解到的最新的数据,截止2015年12月份,全国超过10万名员工的公司大概是有74家,大部分是央企与国企,新兴企业当中像是顺丰,菊厂,京冬等等企业。

至于说汽车行业员工人数最多的依旧还是那几家大型国企,央企,自主品牌里目前员工人数最多的是迪子,但是也没有超过10万人。

“嘿嘿,老板你头痛不头痛,咱们就只说尉来,以后只要你一睁眼就欠着10多万人的工资。”

这一份员工招聘计划对于尉来而言非常的重要,在社会层面上引起的反响也不小。

作为近几年以来发展最快的自主品牌,尉来的业务体系被形容成长城与byd的结合体,凭借着自己技术积累,质量服务,营销以及融资并购等等操作高速发展。

汽车整车与动力电池系统都是大量现金流的产业,一款车型卖得好是忧患,但同时也一种优势,那就是可以集中精力办大事。

“少贫嘴,还有这份研发经费计划也一起批了吧。”

尉来整体的研发费用目前大致在4%到5%之间,2015年营收爆增的同时也意味着2016年研发经费可以进一步提升,根据初略的营收来计算,尉来2016年研发经费在30亿元至35亿元之间。

挣得多得也多,一笔年终奖,一笔2016年研发经费审批,差不多就把2015年净利润干掉一半以上了。

30亿元以上的研发投入,其中分配到动力电池方面的大概在两到三亿元之间,同样是依照营收比例来计划的。

目前动力电池业务最大的投入还是基础建设,2015年是新能源汽车的元年,同时也可以算做是动力电池的元年,区别于传统能源,动力电池暂时来说还是跟新能源汽车一样只能算做是一个预期。

因此在技术投入方面,资金还是不会特别高。

1月14日,优步仲国宣布完成b轮融资,20亿美刀,投资方有海航资本,万科,民生以及百度还有尉来集团等等大型企业。

优步这一轮融资参与的资本备受关注,除了一直投资它的百度之外,进场的资本方都有着浓厚的背景,对于尉来集团的入局大家还是有些意外的。

之前檀锦程做投资更多的是用巨量引擎这个马甲,而非实体公司。

“这笔投资其实是跟闪驰科技投资某团的意义是一样的,原则上我们还是为了多卖几辆车呢。”

投了优步一个亿美刀,其中4800万美刀是用5000辆埃安系列汽车去折算的,在泡沫化严重的时代里算下来还是比较划算的。

嘀嘀的股份那是历史遗留问题,从某团开始,但凡跟公司有直接业务联系的,檀锦程都打算用公司主体去投资。

最最主要的是用上市公司的主体投资,他不需要自己出钱了。

公司都上市了,有业务需求的再用自己投资公司里的钱去投资,那就显得有些不专业了,不能什么事儿都得大股东来办。

当然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