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儒教高人就去了。
他没动手,只是在那个小国周围的山上埋了一些碎金,然后把这几座山可能藏有金矿的消息传了出去。
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那个小国周围的山就都被他们本国国民挖空了。
失去了山脉的天然屏障,那位嘴强国主也被诸国联军吊死在了菜市口。
历史是这么写的,但众所周知,史家都成绝唱了,这故事不出意外是儒教自己编的,他们想表达一种什么意思呢……
佛门有千丈法身,道教有法天象地,你们搬山也就靠蛮力,我们搬山靠的是脑子。
三教都在编故事,佛门在编前世今生的故事,道教在编神而明之的故事,儒教编的就是各种“启发人”思考的故事。
他们身上“教化”的性质很重。
楚君回和朱邵思刚踏入山海境,就感受到了整个世界那无所不在的、清晰的教条。
别的世界法则是模糊的,这个世界就很清晰。
清晰到每个人都明白,不按照那些教条做事的话,指定没好果子吃。
楚君回在其他时间线早就来过山海境,他当时就替秦攸之感到了一股悲哀……文道之弊不在科举,就算没出现科举这种制度,该有的问题一个都不会少。
《易》书曰:“士希贤,贤希圣,圣希天。”
这句话的意思是——士人希望成为贤人,贤人希望成为圣人,圣人希望成为知天之人。
儒教用知识来划分阶级,懂知识的人管理着不懂知识的人,但他们同时又被懂更多知识的人管理着,这使得每个人都希望成为更上层的人,却不在乎知识原本的意义。
整个山海境,人被分为了五等。
只有成为最上等的圣君,才能不受山海境各种教条的束缚,随意行事。
可笑的地方在于,制定教条的人不遵守教条,遵守教条的人才有机会成为制定新教条的人。
“陈旧的教条都该撕碎,压抑的人性当在火中重生。”
楚君回以手托火,覆掌压山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