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05、内政-文化篇  非洲建国记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越发确信石老爷就是那类城府深重的人。

没等他们感叹多少,就有个长脸细眼的白面书生走过来,对着他们夫妻道:“你们跟我走吧。

把你们的学员和行头之类的都带好,以后咱们在一起的时间会比较长,我叫欧阳庚。”

柳银环夫妇当即谨慎的对着欧阳庚行礼,“还未请教,欧阳先生的官职,还有石老爷他去哪里?”

“石老爷嘛有他的去处,对了,到了这里之后不能再叫‘石老爷’这个称呼了。

你们以后见了他要叫石总,或者石老板也可以。

千万不要再叫石老爷了,记住了!”

“啊,叫石老爷怎么了,犯忌讳?”

柳银环迟疑着问道。

“嗯,这确实犯忌讳,石老爷他自己规定的,到了这里之后人人平等。

每个人只有职务不同,没有上下尊卑,所以大家平时互相称呼职务或者名字。

若是表示尊敬,可以叫某某先生,或者某某小姐、夫人之类的。”

柳银环夫妇当即愣住了,这石老爷到底是个什么心思?

怎么还主动,让人放下尊卑观念呢?

越是弄不懂,他们越发谨慎,欧阳庚不管讲什么他们都遵守。

接下来柳银环夫妇慢慢了解到,石老爷不但生意做得大,他掌控的地盘也很大。

而且,他手底下光是子民就有十多万人。

这下子让他们夫妇害怕了,也越发遵从石老爷制定的规矩了。

见谁都客客气气的,而且也不敢摆架子,生怕被人举报。

而他们的生活也变得越发忙碌,每天不是行走在路上,就是睡在路上。

他们每到一个地方,就要给定居点的人们表演新戏和戏曲节目,同时还要不断调教新人。

因为这个欧阳庚,一路上都在面试新人。

有合适的苗子,就会招到剧团内进行调教。

而赵寅生老夫子因为年岁的缘故,表示受不了奔波之苦。

柳银环夫妇以为,欧阳庚会责罚赵夫子。

谁知道,欧阳庚居然让人把他送回了安海镇休养。

这下子他们夫妇是真的相信石老爷的规定了。

……

柳银环夫妇依旧在路上不断奔波,每到一地就忙着表演新戏。

随着到过的定居点越多,他们的演技磨炼的也越发成熟。

等到四个月的巡演完毕,整个剧团的人员都脱胎换骨。

他们的表演方式也越发新颖纯熟,逐渐摆脱了往日的京戏班子风格,越来越像后世的话剧团了。

而且他们每到一地,都会受到各地人们的热情欢迎。

那些热情的人们,十分大方的送东西给他们。

比如吃食,香烟甚至还有直接给军票的。

剧团里的孩子们收到吃食,都高兴的不得了。

柳银环夫妻则是得到了精神上的极大满足,他们被人们欢呼簇拥着。

他们成角了!

这种心理上的满足,比给什么金银珠宝还要让人高兴,上瘾。

……

回到安海镇,见过赵寅生老夫子后,柳银环夫妇惊奇的发现这位老夫子居然收徒弟了。

而且还不是一个两个,而是带了十多个。

这些学生有男有女,但是年纪都不大。

赵老夫子除了教写戏本外,还教各种文化典籍中的细节,比如各朝代服装的特点,以及文化风俗之类的。

另外不光赵寅生老夫子,他们剧团的那些乐手、道具师也都被分派了学生。

每个人跟前都跟了十多个学生,学生们都尊师重道,见面都会鞠躬行礼。

问候语都是“老师好,老师辛苦了。”

昔日被人随意欺辱的手艺人,一个个也都拽起来了。

一个个穿的干净板正,一丝不苟。

衣食住行,都会有学生凑到跟前伺候。

这么说吧,除了吃饭、上厕所不能代劳,其他都行。

而他们教授学生时,也都十分严肃认真,不然就会遭受责罚。

之前有个打锣的,不认真教学生,混日子。

被学生举报后,就被欧阳庚着人狠狠修理了一顿。

从此之后,手艺人们带徒弟都超级用心。

而且他们只要用心带学生,日后的养老问题也会由学生们负责。

……

柳银环夫妇被欧阳庚领着去到一处砖瓦房子前。

“这里就是你们的宿舍了,这里是你们夫妻的薪水。”

“薪水”这个词,他们夫妻已经不是第一次听到了,他们明白是月钱的意思。

柳银环接过信封,随手捏了一下,就知道这里面的军票应该不少。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