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继续上一个话题时,陈琛却并没有逃避,反而很认真地道:
“最开始确实和宁导说的一样,不过对于‘张大’我还真想到了一个好演员,只是我想先确定其他人员后再来选择的,毕竟预算摆在这了,所以‘张大’这一块我的选择可能会冒点险了,但并不是因为他的演技,而是因为他也算是个新人。”
“谁呀?陈导也有一谋导演的追求,都爱启用新人吗?”
“如果合适的话,我会一视同仁。”
陈琛简单回应,他们的合作刚刚开始,彼此还处于磨合期,不了解是正常的,但也不用刻意去告诉对方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只要不是故意捣乱他都没意见。
“算是我朋友,北电的实习老师--张讼文。”
陈琛说完,在场的人除了邹军都有印象,毕竟都是北电的,于是也纷纷谈论起来。
宁昊诧异,“讼文都留校啦?倒是有一点时间没联系他了。”
随后或许是想缓和气氛,故意笑道:“不过他是可以,好用不说,主要还便宜!”
灯光师李轩是陈琛上一届编导系的,也附和道:“邹制片你可能不知道,他的名气在我们学校还是很响亮的,就是因为他的基础功底非常好,对于表演的理解很是到位,我个人觉得陈导的选择还是不错的。”
邹军听后眉头有了些松动,但还是坚持说道:“我需要看过再说。”
邢爱娜偷偷松了口气,在这之前她一直没说话,只是独自拿着本子记录着什么,毕竟这不像之前只有他们三个人的时候,不用顾忌什么,更重要的是她是真心想多学多看,最后帮到宁昊!
“放心吧邹哥,我不会拿自己的事业和梦想开玩笑的。”
陈琛笑着回应,同时也是给邹军打一计镇心剂,他知道邹军的压力也不会小到那里去,毕竟万一项目失利,他作为中影指派的制片人,必然也会受到一些牵连。
同时,如果他想,剧组话语权不会小到那里去,但他能够尽量用商谈的语气一块处理事情就更让人舒心了,所以陈琛直接不说职称,而是改叫邹哥了。
“好,其他主要的角色我会去跟进,那一些小配是通过试镜还是如何?”
邹军只是点点头,他是松了口,但没见到人之前无论如何也不会下决心。
这点自然也是早就考虑好的,陈琛直接道:
“我们学校有很多学弟学妹的,有台词和画面的角色想必都不是问题,至于群演就在当地找青壮大众就行,到时候让张志稍微培训一下站姿和走位就行了。”
“导演请放心,我保证不出差错。”
张志是副导演兼任场务,也是北电编导系毕业的,他的经历算是比较多的,今年30岁,毕业后一路摸爬滚打上来,看向陈琛的眼神带着佩服,毕竟能进北电的谁还不想当个导演了,可现实毕竟不是理想,它总会失控和断电的。
张志主要负责的就是演员的沟通,包括剧组除了拍摄外的杂事,经验还算不错的。
“陈导,我问一下服装这块除了还原历史,有没有别的要需要注意的?”
田雨,作为在场唯二的女性,面容有些年轻,年龄和陈琛差不多,在业内并没有什么口碑,同时也是野路子出身,她之前是给模特设计服装的,主打的就是一个吸人眼球,在面对正剧时自然有些不自然。
“之后我找些资料给你,同时可以参考下98年央视版本的《水浒传》,它们专研的是比较合理的。”
“明白了,我回去就租dvd。”
在陈琛读书的时候两人有过几次合作,也添加了联系方式,在田雨表示自己想更进一步的时候,陈琛考虑后觉得可以给机会,主要是这次的服装道具还原难度并不高,只要心细即可。
等他们一一探讨后,无疑最主要的问题就在于如何保证在资金限制的情况下做到最好。
同时他们也深刻地明白了一个道理,钱在用的时候真的不够花,但陈琛已经非常满意了,要是按照600万预算的话,就真得一切从简然后全部新人上阵了,虽然他也不慌,但准备充足更能让人满意。
“邹制片,有没有什么路子可以拉赞助或者广告一类的?”
邢爱娜问出了这么久以来的第一个问题,很简单却很实际。
宁昊主动回应了,“主要我们这剧情不符合插入广告,毕竟是架空宋朝的历史,出现一个现代的产品直接就让观众出戏了,而且也不像电视剧做冠名,所以基本没啥选择,就算真有公司赞助也不好安排。”
说到这,陈琛突然想起来一个所谓的‘仙侠剧’(实际是几个主角谈恋爱)中间突然来了一句‘三九感冒灵’,或者‘58’同城等,这些广告插入简直离谱。
不过邢爱娜倒是提醒了陈琛,或许不插入广告,在谢幕名单上加个感谢的词也是可以折中的办法。
于是直勾勾地看向了宁昊。
“恩?陈导这是有想法?还是我脸上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