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资本在进行,但总量有限制,且香蕉必须是台湾产,即贸易的利益必须落在台湾。
“台湾香蕉在国际上根本没有竞争力,今年应该是盟总说了算的最后一茬,到了明年,东洋政府自己做主,多半会把香蕉进口方向往菲律宾转移。”
陆雁苏吸了一口烟,说道:“我想进口方向转移不会一蹴而就,需要几年时间慢慢过渡,未来几年,东洋依然会保持主要从台湾进口香蕉,并辅以其他地区的进口。”
冼耀文颔了颔首,“我认同,东洋高层有自己的想法,东洋资本有自己的利益诉求,不会一切都被美国牵着鼻子走。东洋工业再次崛起,需要一个关键条件,产品倾销地,其一是进入几大热门市场卷入竞争,其二是开拓新兴市场。”
陆雁苏看向冼耀文的脸,“大陆?化肥?”
“内地没白去呀。”冼耀文淡笑道:“内地缺乏化肥生产体系,也缺乏生产化肥的原料,想在化肥方面自给自足,需要一段漫长的时间,内地对东洋化工企业来说是一块香喷喷的肥肉。”
“美国能同意?”
“美国只会看东洋在‘大是大非’上的表现,不会太在意小细节,而且,美国也乐意看到苏联阵营之间出现间隙,做点贸易没什么大不了。”
陆雁苏略作思考,“你想让中丰公司促成化肥换香蕉?”
“不是促成,太激进容易挨美国的板子,因势利导即可,可以不赚钱,甚至是有限亏损,远景目标是中丰公司介入并参与亚洲地区的大宗农产品相关贸易。”
陆雁苏莞尔一笑,“我怎么感觉自己很危险。”
“民主、人道主义的幌子,每个国家都要挂着,农产品直接关联人类生存问题,战场上杀再多人都可以,但和平时期不能眼睁睁看着敌对国家的平民饿死,必须有所作为。
中丰公司存在吃大额罚单的风险,你没有牢狱之灾的可能,最多某些国家和地区会把你列入不受欢迎的对象的名单。
有空的时候到处转转,没准你以后的几十年没有机会再次来台湾。”
陆雁苏的笑容愈发灿烂,“怎么对付那个香蕉女王陈杏村?是直接竞争出口额,还是在运输上做点手脚?”
“你一个外来户哪来的自信认为在出口额上能竞争得过人家坐地虎?调查清楚陈杏村的家底,在损耗率上做点文章,不要太过分,刚刚好即可,我们今年的目标是撕开一道口子。”
“为什么不直接把她打死?”
“判决才需要证据,诋毁只需要嫌疑,中丰公司的黑锅是背定了,不好做得太绝,这样才有装无辜、可怜的空间。”
陆雁苏点了点头,表示明白。
“秋收中队组建的速度加快一点,不要我们还没下手,人家已经出手教我们如何做人。陈杏村一介女流之辈,能在孤岛时期的上海站稳脚跟,不能小瞧她。”
“也不用高看吧?她不就是东洋情报机构用来勒索华商的狗腿子吗?两头拿好处,就说为南洋兄弟烟草公司背下捐助小鬼子两架飞机的黑锅,她从中渔利指定不少。”
陈杏村出生于1909年的新竹,二十年代末嫁于台湾总督府医学校毕业生谢达林,并随同对方前往台南白河开设当地首家医院。
安心在家生了几个孩子后,1931年只身负笈东洋,进入东京银座洋裁学校学习,留学期间,谢达林暴毙,1935年毕业,在台北市开设洋装店。
1936年4月前后,陈杏村前往上海。1939年2月,陈杏村前往羊城寻找失踪的胞弟,并因而认识东洋特务小岛,后一同于上海成立“华南烟草运销公司”。
此间,陈杏村协助南洋兄弟烟草公司与东洋陆军协调,最终使其解除封锁重新开业;南洋兄弟烟草以陈杏村的名义捐赠资金予东洋陆军,后者则以该笔资金购入轻爆击机及战斗机各一,又因南洋兄弟烟草顾及社会舆论而最终命名以“兴亚第一四二六杏村”及“爱国第二五五〇杏山”。
此外,陈杏村曾以南华实业公司常务名义与吉野机关福山芳夫中佐签订契约答应予以贷款,但最终没有执行。
1945年,陈杏村以卖国罪被逮捕,1947年被判无罪,随后,她回到台湾开始从事出口东洋的香蕉贸易,并短短几年成为香蕉女王,几乎垄断了对东洋的香蕉出口。
冼耀文摇摇头,“在不同势力之间游走,哪有那么简单,特别对象是小鬼子,再有人帮忙,她成为香蕉女王是不争的事实,和蕉农、收购商打交道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千万不要小瞧她,否则,你会吃大亏。”
陆雁苏点点头,“狮子搏兔亦用全力,我懂的。”(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