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58章 657莫非不会吧?!  回到红火岁月做俗人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山当初闹得乌龙,忍不住笑出声来。

“嗯,也是个办法。”唐植桐一琢磨,觉得这事可行,而且是事实存在的,不算撒谎。

“汪所这边的事到时候也能算进去,有这两件小事当引子,再加上电影里马天民的感人行为,让你心有所感,一气呵成《一分钱,这也算一段佳话吧?”小王同学打掉丈夫作怪的手,说道。

“嗯,你说的对,就按你说的来。”唐植桐不死心,换个角度继续搜寻目标。

“哎呀,你这人,说正事呢。”小王同学蛄蛹两下,摆个破绽出来。

“嘿嘿,都是正事。明天我去开会,你在家把这个初衷和后面作报告用的演讲稿写一写?”唐植桐能写点软文骗点钱,但对于这些正经稿件就不行了,不一定有漏洞,但思想认识方面肯定比不过小王同学。

“嗯,行。”小王同学利索的答应下来,今天在公安口的时候,宣传处的同志说了,接下来不光有采访,还要配合他们进校园做科普、教育宣传。

小两口对于这项额外的工作不排斥,虽然是零报酬,但能借此结下一份善缘还是很值得的。

2月28日,星期天,也是农历的二月二。

唐植桐起了个大早,匆匆洗漱吃饭,就朝史家胡同奔去。

民间有句俗话:二月二,龙抬头。

龙抬头指的是苍龙七宿在东方地平线上开始慢慢上升,最先露出的是明亮的龙首。

民间大多借这个日子进行祈福、祈雨、纳祥转运。

在吃上讲究也多,但凡今儿吃的,都有个不一样的名字。

今天的面条不叫“面条”,称作“龙须面”;水饺脱胎换骨成了“龙耳”;米饭改头换面称作“龙子”;烙饼摇身一变成了“龙鳞饼”;面条、馄饨一块煮叫做“龙拿珠”;吃猪头称作“食龙头”等等。更有人借着“龙抬头”的日子理发,讨个彩头。

唐植桐这一路走过,但凡是理发店,门口都排起了长龙。

这人呐,思维一旦落入窠臼,就很容易成为收割对象。

唐植桐看着排队理发的人,想起了自己来这边之前,自打“理发的”变成“托尼”后,但凡进了腊月,那价格是变着法的往上涨,哪怕有会员卡也得交现金,不能使用卡里的余额。

也就仗着没有理发机器人,否则托尼们敢这么玩?

不过一想到杭州的托尼们,唐植桐又释然了,那边的托尼可是真敢干啊,不仅血盆大口、牙尖嘴利,更有保姆纵火烧托尼妻儿的……

等唐植桐来到史家胡同的时候,已经有不少人到场了。

到场的人里有唐植桐认识的,大多是编委会成员,还有几个不认识的。

会议还没开场,唐植桐先过去跟罗清泉问了个好。

“家里都还好吧?”罗清泉笑眯眯的跟唐植桐聊着家常。

“劳您挂念,都挺好的。”唐植桐客套的应对着。

“那就好,那就好。你那个让专人负责处理群众来信的提议很好,既减轻了我们的负担,还提高了效率。”罗清泉拉着唐植桐的手表扬道。

“嘿嘿,这个建议有点取巧,我自己平时有工作和学习,信一来就是好几百封,实在处理不过来。我就想着咱编委会的同志们平时不是教学、就是救死扶伤,肯定比我还忙,就提了一嘴。最终还是得感谢妇联体谅咱们编委会。”唐植桐知道罗清泉说的是那封信的事,只不过人多,不好直接说破。

其实唐植桐一直有让妇联设置岗位,找专人整理信件的想法,只不过一直没有落实到位。

可自从上次罗清泉收到的那封信开始,落实的速度就加快了,也是防着有人不懂事会给编委会招来大麻烦。

新的岗位设置在编委会期刊名下,专门负责处理群众来信,阅信、提炼、反馈、回信等等。

罗清泉左手拉着唐植桐的手,右手在唐植桐的手上拍了拍,感谢的意思不言而喻。

“还有些同志你不认识吧?来,我给你介绍一下。”罗清泉扫了一眼到会人员,里面有些生面孔。

在罗清泉的介绍下,唐植桐才知道那几位自己不认识的同志是翻译人员,负责将《赤脚医生手册翻译成外文的同志。

罗清泉把唐植桐的位置介绍的很清楚:《赤脚医生手册的发起人,将《手册翻译成外文、推广至世界、帮助世界各国人民解除疾痛的倡议者。

尽管唐植桐在里面没有出什么力,但这几顶帽子太大了,自然收获了好些夸赞,把唐植桐搞的都有些不好意思起来。

这种情况没维持多久,八点的时候,苗小琴拎着一筐苹果走了进来,叶志娟紧随其后。

还在寒暄的几人知道会议要开始了,随即找座位坐下。

“同志们,一大早把大家喊过来,都吃过早饭了吗?”叶志娟进门后,没有提及开会的事情,反而和气的问道。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