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919章 精确制导时代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卢光舜一边点头,一边擦了擦额头上的虚汗:

“是……明白了。”

常浩南坐上航空动力集团的管理位置也已经有差不多两年时间。

虽然其中大多数时候都是在承担一线研发工作,但真要是严肃起来,还是能给人不小的压迫感。

在世纪之交这段时间,解放军大体上还处在一个“有什么用什么”的阶段。

尽管这种情况由于常浩南的努力而改变了不少,但思维方式的转变毕竟还需要时间,相当大一部分技术人员还是抱着以自己为中心的装备开发思路,对于解决用户痛点这件事并不积极。

也成为这一时期甲乙双方之间的主要矛盾。

而常浩南作为重生者,除了在技术领域具备优势以外,还同时带着更先进的商业化思路。

只是在过去,这项闪光往往会被他的其它优点给掩盖住。

总之,旁边的卢光舜,此时已经从口袋里掏出了笔记本,做认真听讲状。

“如果他们的预算不够,你们其实可以考虑先生产一种单独白光,或者白光加微光夜视通道的瞄准吊舱,这样在技术和成本上都比较可控,也至少能在白天,或者光照条件没那么糟糕的夜间使用。”

“而如果航空兵真有夜间使用和训练的需求,也可以考虑先从泰雷兹进口一部分成品的非制冷热像设备,把部队最迫切的问题给解决掉,等到以后有了条件,再进行国产化替代……”

“……”

实际上,眼下的解放军航空兵部队,训练水平确实还比较一言难尽。

别说夜间战斗了,就是夜航,对于很多单位来说都是不那么经常练习的技能。

至于空对地的精确制导弹药……

大概和96年那会的中距弹差不多。

全军都未必有几个机组打过。

所以,对于常浩南来说,还是应该先让航空兵在总体上进入精确制导时代,再考虑更进一步的事情。

打火箭弹作为我军的优良传统,当然可以保留。

但一支现代化的空军,绝对不能只靠火箭弹进行空对地作战……

(本章完)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