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903章 准备试生产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对于常浩南来说,给jcas当主编,终究不是,至少眼下还不是主要业务。

因此,在把登载在第一期上面的论文列表,以及封面和封底都确定下来之后,常浩南就把后续的具体工作交给了编辑部的两名副主编完成。

至于他本人,则在休整了一个阶段之后,重新投入到了手头的项目中。

在之前的这段时间里,镐京光机所负责的超短激光加工设备工程样机,也已经到了生产阶段的尾声。

只剩下几个需要进口的光楔和镜片还在货运途中。

大概能比预期进度提前大约一个月时间完工——

按照常浩南原本的计划,负责控制工件动作的多自由度的移动定位模块也需要从国外进口。

这个东西是需要高度定制的,比绝大部分光学组件都麻烦的多。

但在原型机动工之后,项目组才发现,火炬-c.b.法拉利公司那边,竟然就可以直接提供类似的设备。

超短激光加工器和那边一個新型号的数控铣床原理相似,都是在x、y、b(绕y旋转)、c(绕z旋转)四个轴上由工件运动,而z方向是由铣刀(激光器)运动。

由于激光器本身不像铣刀那样在给进运动的同时还需要做主运动(旋转),因此这基本上是最容易实现的一种加工方式。

总之,只要经过简单改进,至少先在原型机上面对付着用一下不成问题。

至于量产型,倒是还有不少机会可以慢慢调试。

当然,设备本身的硬件研发和生产有侯院士负责,并不需要常浩南事事过问。

但侯院士毕竟只是激光加工专家,并不是航空发动机专家。

所以,原型机试生产流程的具体工艺参数,还是需要常浩南负责确定。

实际上,最终的目的应该是确定一类工艺方法。

毕竟日后需要用到超短激光加工的工件浩如烟海,不可能每一个都来找常浩南具体负责。

最终目标应该是做到和机械加工类似,由驻厂工程师,或者工件本身的设计研发团队就能搞定。

只不过,这个过程得循序渐进。

眼下112厂和132厂都嗷嗷叫地要求更多涡扇10产能,所以肯定是先把这火烧眉毛的事情给解决掉再说。

……

随着时间一天天流逝,工程样机的完成度也愈发提高。

最终,第一次试生产的日期,被确定在了2001年上半年的最后一天。

6月30日。

试生产的地点,自然是在火炬实验室的新址上。

毕竟是工程样机。

虽然完成度相比只有个架子,理线也是乱七八糟的原理样机已经高了不少,但还是有不少勉强凑合的地方。

对于这种设备,调试到正常状态并不容易。

还是要遵守一个“能跑就不要动”的编程哲学。

相比较而言,从盛京带来几个半成品的工件,显然是更简单的办法。

因此,在试生产日期之前一周,一个来自黎明厂、由常浩南亲自点名的航发生产技术团队,就带着各种技术资料,以及一组已经完成其它工序,只差气膜孔加工的涡轮叶片来到了京城。

而带队的人,自然是负责涡扇10生产任务的钟世宏。

见面之后,只经过了一番简单的寒暄,所有人就一起来到了火炬实验室的一号实验楼。

那台工程样机,就放在这里面的试生产车间。

只不过,对于这种陌生设备,在真正上手之前,还需要经过一轮培训才行。

简单休息并用过午餐后,众人分别落座。

紧接着,穿着实验服的常浩南来到小讲桌后面。

他旁边的幕布上,正投影着超短激光加工器的基本原理图。

“各位,时间紧任务重,我们就不多浪费时间了,直接从加工系统的原理开始讲起。”

常浩南微微侧过身,拿着一根教鞭指向幕布:

“整个加工设备可以分为激光发生模块、光路传输变轨模块、多自由度移动定位模块、监测检测模块、吹气除尘模块、溶液循环模块和控制器模块七个部分,每个部分的核心零部件我已经写在ppt上面了。”

“理论上讲,这台设备安装了和我们涡扇10发动机上类似的自我检修和排障系统,就算发生错误,也会在系统中显示出问题的具体所在,但你们作为核心工程师,还是应该对设备硬件有一个深入的了解……”

“其中需要额外说明的是,因为皮秒级激光器并不能完全消除热加工效应,所以我们会将工件浸没于中性盐溶液中进行生产,所以吹气除尘模块暂时不需要投入使用。”

“但在量产机上面,我们可能会采用同轴喷射技术,让激光和盐溶液同轴喷射到材料表面,这样就需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