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间——
在香洲航展上第一次见到歼8C的时候。
在猎蝠行动成功的时候。
在筑堤行动完成的时候。
在得知B2被击落的时候。
在北约的盟军行动以失败结束的时候……
虽然大部分人,都只知道其中的一件或几件事。
但每个人都曾经有过“或许已经可以松口气了吧?”的想法。
然而,当短暂的喜悦过去之后,大洋彼岸强敌的阴影,却仍然阴魂不散地笼罩在心头,告诉每个人——
不行,还不是时候。
……
而对于等候多时的席博洋来说,在看到这12架飞机的时候,他对于这次阅兵的期待,就已经得到满足了。
作为军迷,哪怕是资深军迷,他能得到的信息,相比于内行人来说,也是少得可怜。
因此,他一直关注的事情是,歼8C,到底服役了多少——
正如二十多年后的军迷热衷于估计歼20的服役数量一样。
听到解说员的播报之后,他赶紧把旁边的笔记本翻开:
“某航空兵师……那应该是1师……”
“两个团,比我之前估计的还要多一个,这么算的话,海军和空军加起来应该至少有6个歼击机团换装了……”
“那……那岂不是140多架?”
旁边一个人手一抖,直接把刚拿起来的啤酒罐掉在了桌上。
“也不能这么说。”
席博洋头也没抬:
“开始换装不意味着换装完成,但不管怎么说,这才三年功夫,说明歼8C生产的速度非常快……”
“刚才电视里面说,是我国未来反侵略作战的主力机型,那岂不是说明歼10和歼11都不太顺利?”
另一个人的脸色显得不太好。
张老显然想不到,自己加进去的那句话,还能让人产生这种联想。
“歼10才刚首飞两年,进度不可能那么快,苏27是买的,国产型号也是进口零部件,显然不可能造太多……”
席博洋信誓旦旦地保证道:
“所以,未来六七年之内,说它是我军主力型号,还真就没什么问题。”
“再说,别看歼8C是个二代机的底子,但之前军事报道上已经播过它发射霹雳11的镜头了,只要不在视距内格斗,国土防卫作战又不太吃航程,靠高空高速能力,未必不能跟三代机拼一下……”
解释到这里,他抬起头来,重新看向电视。
此时屏幕上已经出现了下一个空中编队……
“正在飞过天安门上空的是人民空军新型远程歼击机梯队,这种飞机是世界上第三代远程重型歼击机的代表作……”
解说员虽然没有提到具体型号,但坐在这里的人自然都能认出来,那是12架苏27SK。
席博洋虽然刚刚嘴上那么说,不过真看到苏27出现的时候,眼里的期待和羡慕还是骗不了人的:
“唉……估计等到再过10年,下一次阅兵的时候,咱们就能看见国产三代机了……”
显然,这个估计对于旁边几个人来说,还是有点失望的:
“10年……也太久了……咱们究竟要被美国人压多长时间呐……”
“说久也不久……”
席博洋灌了口啤酒,开始发挥乐观主义精神:
“我们都才二十多,岁数最大的杨哥,也才三十出头,接下来,正是我们发光发热的时候……估计等我们退休之前,肯定会看到那一天的。”
“难道你们不觉得,跟国家一起经历这个由弱到强的过程,是一件很酷的事情么?”
“……”
他还想再说点什么,但女解说员悦耳的声音重新响起,把其他人的注意力重新拉回了电视上:
“接下来接受检阅的,是国产第三代战斗机编队,由我国自行研发生产的两个不同型号歼击机轻重搭配组成,是人民空军新质作战力量的核心和典型,其中,重型战斗机……”
这一段解说词,尤其长。
当然也是得益于两种飞机出色的低速性能,给了解说员相对更长的时间来念稿。
但后面的部分,席博洋已经听不进去了。
因为他的全部注意力,都已经集中到了视觉上面。
整个世界,对他来说仿佛都安静下来——
五架飞机,呈楔队出现在镜头当中。
最前面的一架和最外侧的两架仍然是他熟悉的苏27。
当然,既然是国产型号,那么想必应该叫做歼11才对。
这倒没什么奇怪的。
但是!
夹在中间的两架……
机腹进气、鸭式布局、翼身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