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常浩南关于卫星干扰设备的思路,最后还是在曹刚纯这边挂上了号。
只不过暂时不做独立的项目拨款,而是像前者一开始所说的那样,以机载干扰吊舱的名义,放到十一号工程的配套设备里面去做先期研发。
一方面是独立立项流程比较麻烦,另一方面也是考虑到这样做的动静更小点,没那么容易引人注目。
因为去年年初发生的事情,军事情报部门正在展开一项高级别内部调查。
目前通过分区块向所有嫌疑目标透露不同情报细节,随后再进行钓鱼的方式搞范围筛选,已经获得了一些初步成果。
总的来说就是,有内鬼。
虽然从之前的情况分析,泄露的信息应该局限在导弹工程领域,但小心点肯定没错。
在长江沿岸各地陆续顺利扛过第六波次洪峰之后,局面最令人忧心的阶段就算是基本过去了。
尽管对于身处抗洪前线的指战员和防总工作人员们来说,战斗还远未结束,他们后续还要等待水位下降到安全高度以下,以及预防由水灾衍生的次生灾害,估计需要再坚持大概一个月的时间。
但是从气象预报的结果来看,后续的灾害风险将会持续下降,常浩南他们现在的心情稍稍放松下来也算不得半场开香槟。
因此,在了解过自己那两项技术的总体应用情况,以及把gps干扰机的事情确定下来之后,常浩南就准备直接离开了。
随着教练9和仿真模拟软件的设计都进入尾声,他最近在技术方面需要承担的工作量小了不少,但作为实验室实际负责人,还是有很多必须由他出面或者签字的行政工作需要完成。
并且常佳瑶的高考成绩也快要出来了。
本来按照正常的进度,一般到七月末怎么也应该完成判卷了,但今年的全国范围洪灾还是影响到了进度。
就在常浩南准备起身的时候,曹刚纯办公桌上的电话突然响了起来。
他接起来之后,当即叫住了前者:
“小常,你再等一下。”
常浩南有些不明就里,不过还是站住了脚步。
很快,一名少校军官敲了敲房间门,把一个牛皮纸档案袋交给了曹刚纯。
“这是……”
常浩南有些好奇地看着对方手里的东西,他的直觉告诉他这应该跟自己有关系。
“你的发明专利,关于息壤防洪加固套件的。”
曹刚纯说着把档案袋解开,抽出里面的一份文件递给常浩南。
“这么快?”
后者接过来翻看几眼,不由得有些惊讶。
尽管救灾专用装备并未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一样被列为不能授予专利的情况,但要是真靠它大赚特赚,这种钱拿着还是比较烫手的。
如果只是个普通企业老板或者研究人员倒也算了,但常浩南还以特事特办的形式兼任着不少颇具影响力的职务。
在这种地方更要注意形象。
而且今年的水灾规模甚至要比上一世的1998年更大一些,属于必定要载入史册的大事件,在这种关口上,以他为救灾间接做出的贡献而言,专利费其实是最不重要的东西。
远不如表现出一些高风亮节,拿这点钱去换取更高水平的影响力。
所以最一开始的时候,常浩南甚至没太细想过这方面的问题。
但后来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他还是觉得这个专利得注册。
不仅注册,还得以他个人,而不是项目组的名义注册。
一来,这是吸收了云南白药的教训。
他不注册,万一有个别的什么人钻空子抢注,再拿去捞钱,那简直要亏炸。
另一方面,这个专利也是他对这次抗洪救灾做出贡献的证明。
哪怕从功利一些的角度考虑,注册专利之后再去免费授权给参与本次救灾物资生产的企业和工厂,给他带来的影响力也要高于完全不声不响。
所以,在把两份设计图交到国防科工委的当天,常浩南就提过有关这两样东西的专利问题。
当然,膨胀袋里面装的淀粉基吸水高分子聚合物不是他的成果。
好在这个也可以换成其它性质类似的吸水材料,所以不会影响专利的有效性。
不过干了两辈子研究的他太清楚专利局的工作效率了。
三个月审过算快的。
所以在那之后也就没太关注这个进度。
反正以他目前的身份地位,还有“息壤”造成的影响力,完全不用担心会过不去。
但这才一星期左右的时间就已经走完了全部流程,简直让常浩南感到震惊。
曹刚纯的回答非常直接:
“我和老丁出面,直接联系了国家科委,让他们加急处理的。”
常浩南瞬间了然。
这功夫华夏专利局还是一个由国家科技委代管的机构,并不是后来的g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