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75章 喝水带来的灵感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刚刚还喜笑颜开的钟世宏神情古怪地僵在了原地。

旁边一起跟过来的其它人也都露出了各种惊疑不定的表情。

常浩南是在场所有人中唯一一个并没有感到特别意外的。

情况跟他之前的预想差不多。

电液束流加工属于电化学加工方式,从原理上就不会在形成的孔道结构内产生微裂纹和重融层,主要问题在于局部边缘质量不够稳定,所以适配这种加工方式的检测会把重点放在孔口周围。

而电火花加工本质上仍然属于热加工,在打孔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发生再铸过程。

尽管空心电极内部的高压内冲液,能够在加工过程中快速冲走一部分熔融物质,但残留下来的部分在冷却之后仍然有可能产生厚度十分不规律的重融层,影响产品质量。

更换了加工方式,却没有对检测流程进行相应的改进,自然就会出现问题。

只不过在实际操作中,重融层厚度跟加工电流、脉冲宽度和环境参数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所以常浩南之前在没看到检测结果的时候也不敢一口咬定就是这个结果。

但现在可以了。

“费用方面没有问题,我们希望能尽快拿到检测结果。”

周泽轩点了点头,从旁边的光学检测台上面取出了两个涡轮叶片样品:

“电镜中心现在有正在进行的任务,不过你们的情况毕竟特殊,我可以申请插队。”

说完之后便转身离开。

有了周泽轩的操作,众人并没有等太长时间,就拿到了电镜测试的结果。

“我们在叶片上面随机选择了16个气膜孔进行测试,结果显示孔内重熔层的平均厚度是25微米,但每个小孔的情况差异很大,最薄的只有14微米,最厚的有45微米……”

随着周泽轩一点点念出检测报告上面的结果,钟世宏的面色也愈发黑了下去。

他不是个死要面子的人,但这次打脸实在是来的太快了……

毕竟前些天他才信誓旦旦地表示过410厂在电火花打孔技术方面肯定不存在问题。

常浩南的表现倒是一如既往的平常,他从周泽轩手中接过报告看了看,确定没有其他值得注意的问题之后又递给了其它人。

房间内的空气变得有些焦灼。

“这……”

尽管十分不愿意承认,但确实跟常浩南一开始的猜测一样,是后处理和质量检测过程中出了漏洞。

而且更加让钟世宏感到羞愧的是,410厂之前就收到过阎忠诚等人从涪城那边发回来的函件,要求对发动机热端部件的生产流程进行自查。

但他们只是按照平常的检测工序重新进行了一遍抽样,发现结果没有问题之后就重新开始生产了。

所以也就漏过了小孔内壁加工存在的质量问题。

证据就摆在面前,既然有错,就得承认。

“回去之后,开一次全厂职工大会,这件事情,我们需要检讨。”

……

不过,611所那边对于涡喷14b要得很急。

毕竟涉及到飞发匹配的工作,而且还有已经表达过购买意向的外方用户给压力。

所以检讨之前,还是得先把问题给解决了。

回到410厂的当天晚上,首先召开的是一次小规模的技术研讨会。

“以目前国内的情况,要换用电液束流加工法,短期内肯定是没有指望的,所以,咱们没有别的选择,只能在电火花技术的基础上想解决办法。”

钟世宏开篇就定下来了基调:

“贺工,能不能考虑通过减小电流强度或者缩短脉冲宽度的办法,在加工过程中减小重熔层的厚度?”

坐在这里的都是老技术,既然问题已经确定在出现了重熔层,那么一些基本的原理还是难不倒大家的。

被称为贺工的中年人叫做贺涛,就是负责电火花打孔加工过程的工段长。

可惜基本原理和实际操作中还是存在距离。

贺涛果断摇了摇头:

“涡轮叶片的材料加工难度本来就高,减小电流强度虽然能缓解重熔问题,但会影响到开孔的精度和位置,现在8个安培的电流,已经是我们工段经过测试之后,确定能维持加工质量的最小电流了。”

“至于缩短脉冲宽度,那不是我们能控制的,需要更换更好、更精密的电极,夹装设备也要更换……”

他没有继续说下去,但结论已经非常明显了。

如今这个电火花小孔加工机床都是经过410厂几年攻关才拿出来的东西,上哪去找更先进的设备去?

制造业有时候就是这样,牵一发而动全身,看着原理很简单的事情,想要落实在生产端,往往需要很长时间的努力才能突破。

“既然没办法在加工过程中减小重融层厚度,那就只能考虑后处理工序了。”

钟世宏看向了另外一位工程师。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