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5章 大元最后一位军神  我杨过之子,拐带张三丰穿越诸天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背起来回山,张三丰低声道:“莲舟,你去找杨规,鞑子所图不小,我担心大头是冲他来的。”

俞莲舟应下,送师父回山后,简单修整一下,就急匆匆下山。

与此同时,杨规和朱元璋也遇到了麻烦。

“朱大哥,鞑子堵住了谷口,咱们出不去啊!”

常遇春灰头土脸,满是焦急地跑过来跟朱元璋说道。

“唉,想不到王保保竟有如此魄力。”

朱元璋也一筹莫展。

事情还要从两个月前说起。

朱元璋得了教主之位,资历武功,皆不能服众。按说明教下属势力应当全部归属教主领导,但现在各大势力反而分崩离析,没人把朱元璋这个新任教主放在眼里。

光明左右使、四大法王、五散人虽然还受杨规或张无忌之命多少辅佐朱元璋一番,也是停调不听宣的主儿,至于那些外部势力,李文忠、胡廷瑞等人,干脆直接不理朱元璋,另起炉灶。

朱元璋其实挺开心,真要让他全盘接收这些人马,他心中反而不放心。

他从自己的嫡系开始打起,逐渐做大队伍,也不攻城略地,只是积累人马粮草。

一段时间下来,反而以他的增长最为迅速,张士诚、方国珍、陈友谅等人地盘虽大,但手下兵将人才,比朱元璋反差得远了。

终于,羽翼丰满的朱元璋开始占领城镇。

朱元璋从滁州开始攻起,先下滁州,再攻和州,一路所向披靡,无人可当,队伍逐渐壮大。在和州内整肃军纪,徐达以岳家军“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的标准严格训练要求嫡系,斩了许多关系户,一时间军纪为之一肃。

然而这天下终究不是没有能人,朱元璋率队伍攻打太平、芜湖时,均受到了不小的阻力。

对面元军军纪严整,兵刃锐利,士兵的精神面貌与斗志也与之前遇上的鞑子军队不可同日而语。对面的统帅也根底扎实,无论是临阵指挥,还是随机应变,都有很高的造诣。

这令朱元璋部队的前进脚步受到很大停滞。朱元璋手下军队在这两城与这两股元军交战许久,有胜有败,粮草物资、有生力量都消耗不少。

好在徐达天生帅才,又得了《武穆遗书》,常遇春更是大明头一号的冲阵猛将。越是难啃的硬骨头,越能引起他们的兴趣。

在李善长的坐镇之下,朱元璋后方固若金汤,物资产出一应俱全,这也给了徐达和常遇春征战的条件。

两个月以来,在经历无数次会战碰撞后,终于徐达先克太平,常遇春后下芜湖,打出了一场大大的胜仗。打的鞑子向南跑去。

进城之后,朱元璋喜滋滋地拉来一个少年,跟杨规介绍:“杨老前辈,快来看元璋的好儿子!沐英,叫杨爷爷。”

少年跪下给杨规磕头,“杨爷爷好。”

朱元璋在旁边不停夸赞,“此战他每战必先,有几次甚至冲在了常遇春的前面,调兵遣将上也很有天赋,徐达贤弟也很称赞他啊。哎呀,杨老前辈,您老看我这义子干儿如何啊?”

杨规乐了:“好啊,你儿沐英,有大帝之姿!”

啊这……

沐英吓得小脸煞白,“刷”地一声就给朱元璋跪下了,“干爹,绝无此事啊干爹!沐英一心忠诚!”

朱元璋也呵呵讪笑,把沐英扶起来,“看你吓得,杨老前辈跟你开玩笑呢!”

但作为一个枭雄,他心中却开始犯嘀咕。

“诶~我可不是开玩笑,公不见丁建阳、董卓之事乎?”杨规跟了朱元璋大半年,尤其是最近几个月,一直都是军阵对仗,根本没有什么武林高手来刺杀的事情,他闲的神经病都要复发了。

最近他看看朱元璋队伍已经搭好,也没有武林高手来袭击,他已经准备要走了。临走之前当然要给自己找点乐子。

沐英作为大明朝为数不多死后被封的几个异姓王,绝对是深得朱元璋信任,作为大明朝的镇边王,沐王府世镇云南,除了姓朱的之外,唯一敢叫自己王府的人家,可见朱元璋对这个由自己跟马皇后一起养大的孤儿有多信任。

但朱元璋终究是多疑的,虽然他不会因为这句话就疏远沐英,但这一句话却能让他自己折腾自己好几天。

这都是乐子啊!

看着朱元璋上蹿下跳、抓耳挠腮地试探沐英被发现,让马氏拽着耳朵一阵训斥,杨规就感觉很爽。

第二天杨规跟朱元璋告辞,“小朱啊,我看你也没什么事情,发展的挺好,我走了啊。”

“别啊!”朱元璋本来还在为刚下两座城而高兴的心情一下子没了底,“杨老前辈,您可不能就这么抛弃我。”

“主要这么久了,这不是没啥武林高手来袭击你么?”

说曹操曹操到,杨规话音都没落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