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六章 百官求援  风起锦衣卫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韩国公府。

锦衣卫突如其来的从各个部门将人带走之后,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各个高级官员的面前。

如此大的动静,让他们每一个人,都没有办法单独的去想办法解决。

尤其是他们刚刚才经历过胡惟庸案,现在出现的情况,很像之前的胡惟庸案。

当时,在胡惟庸案的时候,也是突然就开始将胡惟庸抓捕了,然后再不断的牵扯出更多的人。

现在,这个新成立的锦衣卫,是朱元璋一手支持的,那么他会不会就是想让锦衣卫也办一个“胡惟庸案”来?

一个月前的那次朝会,所有官员都还历历在目,当时朱元璋是如何支持湘王朱柏的,还赋予了锦衣卫监察百官的职责。

这一个月期间,锦衣卫一直都没有什么动静,平时看起来也是三三两两的在街上游荡,完全不像要办案的样子。

却在今日,突然发难,有目的地将这些人抓了起来。

这就很有可能是早就预谋好的,看来,锦衣卫这段时间的低调,就是在收集证据,直到了今天才爆发出来。

这一次,锦衣卫抓的人,比胡惟庸案还要范围更广,基本上整个金陵城的部门都没能幸免。

那么,要是这些被抓的人,再攀咬一些人出来,那么这个案件,又将是在历史留名了。

所以,面对这么大的事情,他们就算是什么尚书侍郎,也不敢独自去承受,在这种情况下,最好的是报团取暖。

而当今大明,唯一能够让所有人都想起并认可的只有李善长了。

因此,韩国公府今日格外的热闹。

这些来找他的人,有曾经的同僚五军都督府的淮西武将们,有在朝堂之上就和李善长关系密切的,除此之外,还有之前背靠在吕本下面,现在改换山头的。

甚至有浙东党的文官集团,也选择来找李善长了。

这可是在朝中和淮西集团经常有斗争的党派。

这么多人齐聚韩国公府,让李善长十分诧异。

他自从半退休以来,除了各个地方主动向他汇报信息以外,他自己也不怎么主动去关心朝中新闻了。

当然,朝中真正发生了什么事情,也瞒不住他。

这一次,锦衣卫的动作突然,之前也没有一点征兆,所以李善长这里的消息还是有些滞后了。

直到这些人来找他了,他才知道了这么一档子事。

李善长邀请诸位高级官员,在他的中堂入座稍安。

他府上的这中堂都坐不下。

李善长坐在高位中间,面对着两排高级官员,他内心里面有一种自得,这种感觉犹如是坐在龙椅上,接受百官朝贺一般。

现在,这两排的官员,基本上都是每日要上朝的官员了。

他们在这里和上朝觐见朱元璋的区别,只是跪拜和行礼的差别了。

李善长心中有一种无上的满足感,他在内心里自言自语地说着:“朱元璋的话,他们会听,我李善长的话,他们也会听,所以我和朱元璋也无差别了吧!”

众人见李善长坐在那里沉思,还以为他在想什么主意,因此,全部都保持安静,等待着不敢打扰。

他们不知道李善长是沉浸在自己的想象世界中,并没有将这个事情放在心上。

时间一分一秒的走着,李善长沉醉了一番之后,也慢慢地梦回现实。

这才发现,众人都在等着他拿主意。

李善长,略表歉意地说着:“对不起诸位大人,老夫失态了,现在诸位大人以为要如何啊?”

听到李善长提出问题,众人开始小声地议论开来。

刑部侍郎吴从善,率先站了出来。

“韩公,下官认为,我们应该联名上书,请求陛下裁撤锦衣卫,释放被抓人员,移交我们刑部处理!”

这其实是情理之中的,不过,他的话音刚落,就有人出言反对。

“吴侍郎,怕是忘了一月前的那一场朝会了吧,陛下是铁了心要成立锦衣卫的,就算我等联名上书,也一样无济于事!”

“那是因为闹得不够大,要是我们三法司全部官员一起联名,要么裁撤锦衣卫,要么裁撤三法司,你觉得陛下会怎么考虑呢?”

“可是你能代表三法司吗,大理寺卿赵文海你能说动吗?”

“就他一人或者几人不参与又如何,我们还可以联名其他部门啊,只要人数够多,还怕他一个锦衣卫不成,只要韩国公愿意出面,我们就能连成一线,誓要和锦衣卫拼个你死我活!”

吴从善将事情说得十分清楚,的确三法司要是集体跳出来弹劾锦衣卫倒是有说服力,毕竟三法司和锦衣卫算是有异曲同工之妙的部门,如果在韩国公的号召下,有更多其他部门的加入,那么这成功率就更大了。

因此,他将话说完之后,很多人都开始讨论了起来,言语中多是赞同之意。

但是,他们也知道这种事情,没有一个有威望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