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十一章 上朝  风起锦衣卫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洪武十五年,五月初六日,早朝,武英殿。

早上天还没有亮,文武百官都已经来到了大殿门口等候。

在洪武年间,由于朱元璋是劳模皇帝,因此,这些需要上朝的官员也过得有些苦累。

一年没有几天不说,就这每一天的早朝,还不能迟到和打瞌睡,稍微有点不对,轻者挨骂罚俸,重者被太监打嘴巴或者挨板子。

这对于他们来说是多么丢脸的事情啊。

所以,他们一个个的都是早早就要睡觉,就是怕早朝的时候,没有精神。

而,今天这个日子,对于他们来说,就更加没有瞌睡了。

这在洪武一朝到现在,也是几乎没有见过的情况。他们要去弹劾一个未成年的皇子。

这种事情放在任何朝代都觉得有些滑稽,这要是被史官记一笔,那可能都要被后世评说了。

可是,他们又不得不这样做。

一群文武百官,各自带着自己的目的,在大殿门口等候着,互相之间也不交流了。

彼此都有各自的立场,这个时候去讨论,显然是不合适的。

慢慢地,第二批重要人物登场了。

这些是六部九卿的尚书侍郎们,他们一个个穿戴整齐,走到了队伍的前面,彼此互相稍微见礼之后,也就站在那里,等着武英殿开门了。

最后是今天的重要人物。

太子朱标,燕王朱棣,湘王朱柏,身穿皇子专门的朝服,区别于百官的衣服。

近侍太监云奇,见三位殿下到来,于是,将武英殿的大门缓缓推开。

然后,扯着嗓子喊道:“上朝!”

太子朱标走在最前面,燕王朱棣和湘王朱柏跟着后面。

后面各位官员的按照品级依次进入大殿。

朱元璋端坐在龙椅之上,俯视着众人。

朱柏心里对于这种感觉还是十分向往的。

对于这个现代人来说,这种场面还是只有在电视上面见过而已。

这和自己身临其境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

朱标走到了他所在的第二阶位置,这是低于朱元璋龙椅的台阶的,然后站立。

朱棣和朱柏只能站在平地之上,分两边站立。

其余官员各自都有自己的位置。

带大家都站立好了之后,太监云奇,喊道:“百官朝天子,拜!”

文武百官,以及太子朱标,燕王朱棣,湘王朱柏都齐刷刷地跪下,口称“天辅有德,海宇咸宁,圣躬万福!”

云奇再喊:“天下和平,盛世之治,山呼万岁!”

“万岁,万岁,万万岁!”

整个大殿之中,回响着这三声“万岁!”

这种感觉太震撼了,给朱柏一次不小的冲击,看来古时候重视礼仪还是有道理的。

这种威严之感,的确让人对皇帝自然就会有很大的畏惧了。

朱元璋俯瞰着众人,说道:“平身吧!”

所有人又齐刷刷地站了起来,等候着下一个环节。

云奇太监喊话道:“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到了这里,才是重头戏的开始。

太子朱标首先看了看朱柏,又看了朱棣,但他没有率先发言。

这一个发言的人是很有讲究的,稍微发得不好就会被后面的官员群起而攻之。

朱柏看到太子朱标再看他,也猜到了他的想法,他也不主动去接招,等着一会儿看情况,再做打算。

下面的文武百官也在心里各自衡量,这第一步出去就要说到位,然后后面的人要么就进行补充,要么就附议。

见大家都没有出来,太监云奇心里还有些高兴。

他离朱元璋最近,也知道朱元璋在这背后去做了多少的打算。

朱元璋知道朱柏出了这个事情之后,他为了护他,也做了很多打算,也知道会收到那些弹劾。

他虽然是天子,一切都是他可以做主的,但他还是要去考虑到各方的一些平衡,以及帝王术的一些开展。

而不只是简简单单地一个答案。

云奇当然是最忠心于朱元璋的,他见没有人发言,那不是更好吗?

一切就继续维持原状,又省了很多麻烦了。

他刚要准备说:“既然大家无本要奏,那就退朝!”这个话,吏部的唐侍郎率先站了出来。

“陛下,臣有本要奏!”

云奇心中暗骂,但他也只能去接过他手中的奏折,呈上去给朱元璋。

唐侍郎说道:“陛下,湘王殿下,带领锦衣卫在没有任何理由的情况下,大闹吏部,并以查案为由将吏部一些官员带回诏狱。

我们知道查案有查案的程序,无论是三法司会审,还是逮人抓捕流程,都得有一个理由,需要告知相关部门,虽然湘王殿下有圣旨在手,可是总要给吏部一个说法,就这么将人带走,将吏部弄得一团糟。

这种鲁莽粗鄙的做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