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八章 达成一致  风起锦衣卫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郑国公府。

常茂此时才27岁。

历史记载:常茂其荫父亲常遇春的功劳,继承了郑国公的爵位,于洪武二十四年,病逝于龙州,时年36岁。

现在是洪武十五年,他还很年轻就有这么高的爵位,自然有一干人想着要结亲。

最后的赢家是宋国公冯胜,他的女儿嫁给了常茂。

冯胜和他成为翁婿,内心里还是很高兴的。

只是,他不会想到,后来,洪武二十年征伐纳哈出的时候,他和常茂因为纳哈出投降之事,产生嫌隙,到朱元璋那里互相怪罪,从此成为仇人。

但现在,他们的关系还是十分好的,常茂和他的妻子冯氏也是十分要好的。

常茂读完蓝玉送来的信,气得将面前的桌几推翻,马上就要进宫找太子朱标要说法。

朱允熥可是他的亲外甥,现在想立朱允炆为长孙,这种事情,难道不该和他商量一下吗?

蓝玉自然也是支持常家的,毕竟他的姐姐就是常茂的母亲。

按照辈分还要比常茂高。

对于这个事情,他一定是全力支持常茂的,这也会关系到他自己的切实利益。

只是,常茂这样去找朱标是完全没有用的,于是,他劝常茂先冷静下来再做打算。

“长孺,我们要多拉一些人才能去。”

长孺是常茂的字,蓝玉作为一介武人,让他想什么主意,他也没有,只是他知道这种事情,他常茂一个人去说是肯定不管用的。

必须要多找一些人去才行。

常茂也明白了蓝玉的意思,他首先就想到了同样是国公的冯胜。

于是,两人就直接去到了宋国公府上。

他们两个也算是常客了,冯胜也没有那么多客套,直接上来就问他们的来意。

常茂将此信递给了冯胜。

冯胜一看,也不由得心惊,他能够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他这种老一辈的国公,和常茂这种靠着承袭父辈的福荫的是不同的。

他知道,这事情要是成了,那么他们在朝中就一定会被吕家打压,吕家和韩国公李善长走得近。

李善长的心思,他们这几个国公还是知道的,他不就是想摆脱淮西集团吗?

好去玩弄他的文章。

可是淮西集团的武将们,一直都是和李善长绑在一起的,他这样一撤离,再把吕家扶持起来,那到时候淮西武将,这些跟着陛下从凤阳出来的兄弟们,就真的只有回家种地了。

冯胜也是读过一些书的,知道兔死狗烹的意思的。

现在看到这个信,就更加证明了这一点。

但是,人都有私心,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他们曾经也想过要不要请辞回家,荣归故里安享晚年,可是现在荣华富贵都有了,却不能享受,那么打江山来干什么呢?

所以,淮西武将集团的这些主意将领们,一直都没有真正的一个统一的意见,有些人知道兔死狗烹,怕朱元璋要杀他们。

有些人则舍不得这些荣华富贵。

尤其是在胡惟庸案之后,五军都督府这些武将们针对去留的事情,讨论的就更多了。

但是真正愿意走的非常少,汤和带了个头,但依然没有起到什么大的作用。

现在这个消息,太子要立朱允炆为长孙,那么这必然对于淮西武将又是一次打击,看来现在要么反抗,要么离开了。

冯胜到底是比较有经验的将领,拿着手上的信纸,突然想到,问道:“这信是哪里来的,谁送的?”

常茂经过提醒,也看向了蓝玉。

蓝玉没有什么心机,就将他路遇陈车儿,送她回家,互通姓名,以及她住吏部尚书府隔壁这些话都说了出来。

冯胜和常茂都知道蓝玉好色,对于这个也就不奇怪了。

而且,这个女子住吏部尚书府旁边,还真有可能在某种巧合下,听到看到些什么,所以他们也没有怀疑,就将这份信当了真。

冯胜,常茂,蓝玉,打算继续扩大范围,于是,他们达成联盟,又去找了几个开国功臣还健在的公侯,很顺利的得到了他们的支持。

打算在宫中宣布圣旨之前,就上奏折请立朱允熥为长孙。

终于还是有人提议,要不要拉上李善长。

这一次,他们的意见没有统一,有些人认为应该拉上李善长,他们这些人就李善长的功劳大,被称为大明第一功臣,而且,他说话陛下应该更加会认真考虑。

有些人则不那么认为,因为李善长和吕本关系密切,说不定他就是支持立朱允炆当长孙的。

而且,李善长是一个文人,他更喜欢文人做皇帝吧!

要是朱允熥当皇帝,那么常家必然会得势,常家得势,那我们淮西武将,也会跟着沾光。

所以,此事还是不要拉李善长入伙了。

双方的意见都有道理,但是他们都是武将,的确是没有文官那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