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三章 将计就计  风起锦衣卫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东宫之中,一干文武百官,都在灵感进行吊唁。

有礼部官员负责他们的吊唁之事。

朱雄英的卧榻之旁,太子朱标依然还是仅仅地握着他的手,不愿意接受朱雄英已死的事实。

他和朱元璋对于朱雄英的爱可谓是费尽心血,曾经朱元璋和朱标、朱雄英三代同堂品茶的时候,他就说出了,有子孙如此,可保大明两百年太平了。

可如今却白发人送了黑发人。

朱标早已经恸哭过了,如今,他已经伤心之至,整个人完全呆着,就这么旁若无人的看着朱雄英。

一干皇子皇孙看了都只摇头,不敢打扰。

侧妃吕氏和朱允炆,领着连话都不会说的朱允熥,陪伴在太子朱标身边默默地安慰着。

朱允炆在吕氏的眼神指示下,也哭的死去活来,还背了一段吕氏特意安排的话:“大哥,你走了,谁带弟弟玩啊,谁教弟弟读书射箭啊!

不过,你放心吧,以后允炆一定会替大哥,好好孝顺父母亲的!”

朱允炆哭得情真意切,让在场的人也为之流泪。

太子朱标也听到了朱允炆的哭声,怕这个小子伤心过度,影响身子。

毕竟,朱允炆也很乖,也是他的儿子。

朱标慢慢地调整着自己的状态。

抚摸着朱允炆。

朱标痛失朱雄英,但他也深知人死不能复生,未来的日子还是要过,听得朱允炆对雄英的情真意切,他也深感欣慰。

反观朱允熥,则是在一旁傻笑,看着床上躺着的朱雄英,还在拍手鼓掌,呀呀说着什么。

要知道现在的朱允熥已经三岁多了,还不会说话,加上古时候人们认为“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此时此刻,朱标对于朱允熥已经失去了仅有的一丝好感了。

他不得不认真考虑一个问题:“雄英已死,谁可为嫡长子!”

这是朱标此时的为难。

朱元璋,这个时候也在为难……

朱元璋和马皇后是最后才到东宫的,对于朱雄英的死,他在心里到现在还是没有接受。

反而是马皇后,她没有用语言和哭泣来说明她的伤痛,而是把这些完完全全地放在心底最深处。

其实说起来,朱雄英之死马皇后才是最难过的那一个,也因此,她在后面几个月之中都无法摆脱这种忧思,最后将身体拖垮也撒手去了。

朱元璋这个时候为难的是,他已经隐约的感觉,朱柏所言是有道理的,尤其是吕氏一家在朱雄英葬礼上面的表现。

吕氏作为最大的受益者,如果不是意外,那他们的确有最大的嫌疑。

然而,他们过度的表现,在他看来,不想是为了洗脱嫌疑,反而是做贼心虚。

就像朱柏所言,雄英身体状况,出行安排,陪伴的人员,马匹,医疗等事皆是吕妃操办。

要不是她贵为太子侧妃,朱允炆的生母,就凭这失职之责,也会将她斩首。

而现在不仅不能治她的罪,反而为了大明未来,为了东宫安稳,为了朱标,还需考虑将她扶正。

这实在非咱所愿。

这治罪不合适,扶正亦非所愿,可这雄英不能白白就这样送了性命吧!

朱元璋将这些话,在来之前就与马皇后说了。

可是马皇后一向仁慈,她最反对朱元璋滥杀无辜了,于是大骂道:“死一个雄英还不够,你是想连标儿也有什么不测是吗?

历来这皇位就是沾满了鲜血,要我说你要耍浑,就干脆不要当这个皇帝了,回凤阳老家去当个老农,那你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吧!”

朱元璋被马皇后说得哑口无言,的确,他并不是在意什么吕妃,天下女人多得是,他在意的是太子朱标。

朱标的状态的确不好,要是因为这些事,再刺激到他,要是他有个什么三长两短,那可就.....

朱元璋不敢往下想了。

好在,他还有最后一点点希望,他希望朱柏能够查到一些什么证据。

等再过一段时间,朱标缓和了过来,再慢慢算账也可以。

只是可惜那时候,我的雄英已经入土了,没有办法看到了。

所以朱元璋此刻也很为难。

朱元璋带着马皇后看了一眼朱雄英,由于怕伤心太甚,因此,不敢一直在灵堂看着他。

于是连忙退了出来,和百官们在一起,并开始跟随前来诵经的和尚为长孙超度祈福。

朱允炆在哭了一番之后,太子朱标怕他哭坏了身体,于是,让他带着朱允熥出去了。

这个时候,第一轮的吊唁仪式已经结束,大多数人都是在大殿内进行诵经祈福,还有一些是在整理长孙遗物,有些是在准备陪葬品等等各种杂事。

也就是说,现在没有一个专门的仪式,大家都是各自散开,各忙各的。

朱柏和郑兵也在朱雄英最常去的地方四处转了转,看能不能发现有用的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