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章 长孙之死另有隐情  风起锦衣卫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洪武十五年,金陵城。

武英殿内。

朱元璋正在耐心仔细地听取大理寺卿赵文海的调查报告。

“什么?意外?”

“查清楚了吗?有没有人为制造的可能?”

“回上位,本案是微臣亲自督办,任何细节都不曾漏过,皇长孙之死,确属意外!”

赵文海在殿中长跪着,不敢抬头看朱元璋的眼睛,他是知道朱雄英在朱元璋心中的地位。

一个不小心自己就要人头落地了。

“咱的雄英,他,还是个孩子,怎么就……”

朱元璋十分悲痛,下一秒,他脸色阴沉,言语冰冷,嘴角微微颤抖着,狠声说道:“让他们九族陪葬吧!”

“是!”

赵文海听后,背后冷汗直流,好在,眼前他自己倒是逃过一劫,于是磕头领命退下了。

武英殿中,朱元璋一人瘫坐在椅子上,思绪中,满是皇长孙朱雄英的一张张笑脸。

突然,一人的到来,打破了宁静。

……

门外。

“湘王。陛下,现在心情不好,不见任何人,您还是请回吧!”

朱元璋的近侍太监云奇,拦住了十二子湘王朱柏。

“我有要事要见父皇,快让开。”

“不行,陛下这时候不见任何人。”

“你个死太监,耽误了大事你负责啊?”

此言一出,弄得云奇脸色十分难看,他可是朱元璋的近侍太监,后宫之中的大总管。

满朝文武谁见到他不是毕恭毕敬的,别说一个未成年的小皇子了,就算是后宫里面贵妃皇后对他,也都客客气气,不曾这般言语辱骂过。

云奇被骂,心中对朱柏心生厌恶。

但此时此地不便发作,但想见朱元璋,就更加没有可能,连通报的忙都不会帮了。

于是,他一言不发,态度强横,直接拦在朱柏面前。

朱柏此时只有13岁,就算云奇是太监,也实在是推不开他。

两人就此僵持着,朱柏口中还不停地喊道:“父皇,孩儿真有要事相商。”

“父皇!”

朱元璋也听到了门口的声音。

不过,此时的他没有什么心情去理会这些皇子们的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朱柏见朱元璋没有答应,料是因为朱雄英刚死,心情不好,不想见人。

正好,他就是为此而来。

原来,他是一个穿越者,本身是现代的一个普通大学生打工人,却意外穿越到了大明朝,成了十二子朱柏。

当他融合了记忆之后,才发现自己已经被封湘王,于两年之后就要就藩荆州。

再之后,就只能在藩地当个逍遥藩王,等着朱允炆的削藩屠刀了。

朱柏对于大明这段历史还算比较了解,因此他不想自己的命运被别人掌握。

好在,现在他还有两年的时间,而要让朱元璋同意他不去就藩,作为皇子的他,那就只有两种可能:

一,成为太子,坐镇东宫,将来继承皇位。

这显然不可能,谁都知道朱标是历史上最稳的皇位继承人,就算他想造反,估计朱元璋都会双手捧着玉玺让他登基。

而现在是洪武十五年,离太子薨逝还有十年,要是到了那个时候,他朱柏早已经去了藩地了。

二,成为朱元璋身边不能缺少的人。

朱元璋身为一个大一统的皇帝,又有朱标这种能干的太子,他还会有不能缺人的人?

答案是肯定的,自古皇帝都有疑心病,朱元璋也不例外,做为一个平民皇帝,他更加知道人心。

这些陪他一起打江山的功臣,就是最大的心病。

因此,他才首创锦衣卫,对百官进行监督威摄。

而朱柏,正是准备利用这一点。

历史上,锦衣卫是朱元璋在洪武十五年成立的,初始职能有三:一,守卫值宿;二,侦查与逮捕;三,典诏狱。

这个机构在洪武执政年间可谓家喻户晓,百官唾骂。

但他的功绩也实在是太大,成功执办了洪武三大案,被他们杀害的贪官污吏和怨死错杀的人数,恐有数十万人之多。

这个机构和朱元璋杀人如麻的恶名声成功绑在了一起。

朱元璋又怎么离得开这个机构呢!

朱柏来找朱元璋,就是想让朱元璋成立锦衣卫,并由自己担任指挥使。

将来,就可借此留在朱元璋身边,铲除诸恶,扫清障碍,待到时机成熟,大权在握,到了那个时候,命运就将完全由自己主宰了。

他之所以这么着急前来,就是想利用朱雄英的死,让朱元璋没有拒绝成立锦衣卫的理由。

毕竟他建议成立的,和朱元璋数月之后自己成立,那是两个概念。

他曾经还查过一些资料,史料就分析过,朱雄英的死并不是意外,而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