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六章 回乡记事  开局拍电影,我成了电影大师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我小名叫二牛。”

赵文虞问:“张猛呢。”

“我没小名。”

哈市到他们县里不到60公里,开车差不多一个小时。

到县里后,才感觉物价便宜,溜肉段、杀猪菜、尖椒干豆腐,五碗米饭,总共32块钱,老板也很大方,收30。

吃饱喝足后,开车下乡,现在还没村村通,县里去他们村,路上都是沙石路,滑不说,还很颠簸。

不到50公里的路,走了将近2个小时。

看着窗外的原野,被覆盖上白茫茫银装,近乡情更怯,赵文虞也很久没回来。

村还是原来的村,路还是原来的路,人还是原来的人。

面包车停在门口。

一阵狗哮声,打破宁静乡村。

二婶出门看看,身后还跟着小军。

二叔家也一个男孩,计划生育在东北执行很彻底。

刚一进村,墙上就写着:“一对夫妻一个娃,利国利民又利家。”

后世几十年,他们松江减少人口800万,生育率全国最低。

杜杰说:“还不错,三家大瓦房,新盖的。”

“我二叔学木匠,除了种地,家里还养两头奶牛。”

“大侄回来,您做几个菜。”赵文虞下车,手里拿着东西调侃着。

“少不了你吃的,小军接着点。”

赵文虞把东西递给小军,拍了拍他肩膀:“这两年长高不少。”

“我二叔呢。”

“出去打麻将了,等会让小军叫他回来。”

“我家房子下雨没塌吧?”

“没塌,不过这土房也不行了。”

村里的亲戚和邻居听赵文虞回来,也都过来看看。

“赶紧进屋,外面多冷。”二婶笑着说。

“这是我两个哥们,张猛和杜杰。”

“二婶好。”

“嗯。”

进门就是灶台,两个锅,东屋二叔二婶住,西屋小军住。

小军大名赵文军。

赵文虞刚进东屋就拖鞋上炕,他招呼着张猛和杜杰:“上炕暖和会。”

不一会一个妇女大嗓门:“我听动静,拴住回来了?”

“三大娘你抽烟。”

三大娘个头不高,嗓门很大。

不一会邻居、亲戚都过来。

问着赵文虞在城里咋样,他说还行,给众人发烟、点火什么的。

二叔回来张罗着大伙在这吃。

大鹅炖土豆、酸菜猪肉粉条、炖豆腐、拌凉菜、木耳炒肉、茄子干炖肉。

酒足饭饱后,赵文虞拿出三千块钱,给众人分分。

此情此景怎么想到范德彪?

不过回一趟老家,不表示表示又不行。

和村里人比,他还是有一点闲钱的。

柱子说:“哎,拴住,你在城里赚大钱了,这次我跟着你去呗。”

“也赚不上啥大钱,靠着兄弟们帮衬,以后有机会的。”他也就客套下,不是情义淡,实在没什么好帮的。

酒足饭饱后,众人闲聊,晚上7点,众人才散。

二婶自己去西屋睡,他们男的在东屋。

二叔问:“你在城里还好?”

“我去京城了,拍了一部电影。”

“这电影咋拍的?”

赵文虞也知道不能和二叔细说,他也不懂电影咋回事。

“就这样拍呗。”

他从皮包里拿出两万块钱,放在二叔眼前:“我记得我妈治病时,借了6000块钱,这个您拿着,小军不上学了,明年让他去学修电脑。”

“以后也能混口饭吃。”

“这电脑是啥玩应?”

赵文虞笑着说:“就像修电器一样,在村里生活,以后就一直在村里,等学成后,我再拿一笔钱,在哈市或者县里开个店。”

“到时您和我二婶就去城里住。”

二叔把钱收下:“我给你存着吧。”他问:“你没去你大姑家吗?”

“到县里没去,我明天就要回京城,路过县里去看看。”

张猛和杜杰躺在被窝里,他们听着赵文虞和二叔聊天。

赵文虞身上也没多少钱,能拿出两万出来,也算有情有义。

…………

翌日。

早晨刚吃过早饭,在食杂店买了几捆烧纸,买了烟、酒、还有香。

开着面包车去坟地。

老爸老妈合葬的粉,已长出荒草,赵文虞把野草拔掉,周围的雪清一清。

烧纸念叨念叨,看着燃烧的黄纸,让他想到梦里的场景。

当纸烧尽后,赵文虞跪在地上磕头。

明年还要回来一趟。

回去时,他们去赵文虞家看看,院子里都是荒草,土房上面都长了草。

锅里都是锈迹,到处都是蜘蛛网,柜子都是几十年老物件,可以听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