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三章 电影开机  开局拍电影,我成了电影大师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喜欢看,也会有人讨厌。

《废都》这本小说,赵文虞很喜欢看,主角庄之蝶,并不是伟光正人物,他和妻子,情人,以及保姆有关系,这就是小说难能可贵。

80年代国内还有流氓罪,赵文虞他们村子有一个人,因为流氓罪逃回村子,被他父亲勒死在树上。

而《废都》这本小说,在90年代初完成,这正是社会与人们心态变化。

我们处于一个纵欲时代。

…………

傍晚。

《甜蜜的生活》剧组在兆龙饭店聚餐,围读剧本时聚餐过,这次还要喝一点。

待酒菜上齐后,赵文虞坐在主桌中间,他旁边是张国荣和顾常卫。

“我提一杯奥,今天电影开机,大家都辛苦了,往后希望大家同舟共济,聚在一起都是缘分。”

“来!干一杯。”

有人举着酒杯,有人端着饮料。

赵文虞坐下后,大伙开吃。

剧组摆了四桌,袁荃坐在赵文虞对面,桌上有鱼有肉,每桌的菜都一样,十二个菜。

张猛他们和香港工作人员聊到香港电影,赵文虞在旁边听着。

“香港电影就是衰落了,这是不争事实,没什么可骄傲的。”张猛笑着说。

“最起码辉煌过,香港电影又叫东方好莱坞。”

赵文虞听着香港工作人员瘪嘴普通话,他内心想笑,整个东方好莱坞值得骄傲吗?

杜杰劝道:“衰落不衰落和咱们没关系,拍好自己电影就行。”

张国荣心里有些不爽,他问赵文虞:“文虞,香港电影没救了吗?”

“为什么要救?”赵文虞笑着说:“香港电影只是回到原来属于他的位置。”

“这与经济和文化有关。”

“人们以前崇拜香港电影,是崇拜香港物质生活,在90年代初期,苏联解体,冷战结束。”

“好莱坞电影大量进入亚洲市场。”

“香港物质生活再好,能好过纽约吗?”

“人们喜欢好莱坞电影,不是喜欢电影,而是向往着美国物质生活。”

“《京城人在纽约》这样的电视剧之所以有市场,就是很多人好奇纽约,向往着纽约生活。”

“我们家是1989年才买上黑白电视机,只有16寸,安装完电视机,只有四个电视台,当时我11岁。”

“我第一次看电视,是在8岁,我们村长家买了电视机,我好奇电视里怎么有人。”

“而美国在5几年电视机就普及了,看比利怀尔德《桃色公寓》就能知道。”

“这就是不一样的生活,不一样的思考。”

“香港电视普及是在60年代末,这在我看过《大军阀》就清楚,许冠文原来是电视主持人,李翰祥邀请他拍电影。”

香港工作人员听的很认真,原来导演懂这么多,从电影到电视,美国导演,香港导演他都清楚。

“我第一次见到高楼,是15岁,当时我参加中考,在县里见到七层楼,当时是我们县最高楼。”

“我被震撼住。”

“当我到哈市后,见过几十层大楼,我好奇有多少层,抬头仰望着,数着楼层。”

“再到我到京城后,高楼林立,我的眼界更宽广,看书阅片让我思想丰富,这些是打开眼界成本最低办法。”

“我看《三国演义》,刘备屈居人下几十年,我看《明实录》,明太祖朱元璋从放牛娃到大明皇帝。”

“我不会去抱怨,王阳明知行合一我不太懂,我能做的就是做中学习。”

“在做事过程中学习,人不可能准备好。”

赵文虞拿起酒杯:“香港的电影人不要抱怨,现在香港观众都不看你们拍的电影,有什么好抱怨的。”

曾莉听着赵文虞一路艰辛,她想不到,一个农村孩子,如何走到如今拍电影,这中间要克服多少困难?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