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章 长安城外一少年  带着系统回大唐,李二乐麻了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武德九年,公元626年。

历经战火摧残了百年的中原王朝,如今已然实现了一统,渐入平稳之境。

可帝国内部,来自李建成为首的太子党和李世民为首的功勋党,矛盾日益激化,已经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

其势必会爆发一场巨大的冲突!

李世民的光芒,在这个时代太过耀眼,甚至到了天下人只知秦王而不知李皇的地步。

尤其是在大唐的第二都洛阳,李世民的声望,早就盖过了李渊这个皇帝,比之太子李建成更甚。

长安东郊,华林乡,一行人牧马而来,为首骑乘白马的青年,英姿勃发,却面露愁容。

入冬之后,长安下了一场大雪,李世民正是被李渊派出来检查百姓受灾状况的。

放眼望去,京郊被铺下厚厚一层白雪,马匹行进都是有些困难。

李世民并不着急,在这京郊之地,总好过身处皇宫,处处锋芒毕露,无数双眼睛在盯着他。

“无忌,这么些年,本王难道做错了?”

其身旁面容冷峻的青年,便是秦王府如今仅存的谋士长孙无忌,也是李世民所能依仗为数不多的人了。

长孙无忌淡然开口道:“自武德元年开始,殿下便奉旨出京作战,所经大大小小战役不下百场,更是灭王世充,生擒窦建德,为大唐打下了半壁江山。”

“陕东一带,百姓无不称赞殿下神勇,更宽厚爱民,如此深得民心又为大唐创下如此功绩的殿下,难道以为自己做错了吗?”

长孙无忌的反问,直接让李世民叹息一声。

“我欲迁离长安,坐镇洛阳,无忌以为然?”

自李世民被册封了一个史无前例的‘天策上将’之后,太子党便将目光放到了李世民身上,甚至连李渊对这个儿子,都有着明显的提防之意。

不仅在战事停息之后废掉了李世民所统领的关中十二军,还将李世民的陕东道大行台废除,前不久,秦王府十八学士陆续因各种原因被贬,武将也十不存一。

这是李渊精心为李世民策划的,意在削弱李世民的实力稳固太子地位。

李世民自然清楚,可想着自己十几岁便马上替大唐打下江山,如今却因为自己功勋太大声望太高而被如此针对,难免心中萧索。

长孙无忌沉声道:“殿下以为,离开长安便能避免被波及吗?”

“太子心思阴沉,断然不可能放任如此耀眼甚至比他更适合做太子的人存在,且他有着陛下和齐王的支持。”

“一旦殿下离开长安,旗下玄甲军断然不可能随殿下一起离开,届时殿下势单力薄,何以对抗这些人?”

“刘文静之事,难道殿下忘记了吗?为大唐建立下硕大功勋之人,只因和殿下亲近,便以酒后胡言的罪名被诛杀,陛下甚至还说过以他的功劳可免两次死罪!”

“他死之前,曾与殿下说过一句话,不知殿下可还记得?”

李世民抬起头,深吸了一口气,沉声道:“高鸟尽,良弓藏。”

那是在提醒李世民这个二公子,要小心。

长孙无忌不再多言,他与李世民本就是自幼一起长大,他要说的不能说,可李世民总归是能理解的。

李世民呢喃着:“难道真要到那一步吗?”

天地悠悠,何薄于我?

二人不再言语,一路来到了一处村庄。

李世民翻身下马,询问道:“我们到哪了?”

侍卫很快来报:“殿下,此地为京郊华林乡地界,前面的村庄名为林家庄。”

李世民点点头:“你等在此地驻守,动静太大,恐惊扰百姓,无忌随我前来便可。”

二人随即进入村庄,雪下的很厚,偶能见到被压倒的房屋,但总归是不多,似乎是因为那房顶的尖锐结构?

“这里的人倒是很聪明,如此一来,就不怕大雪积压了,雪顺势便落到两边,就很难压倒。”

长孙无忌也是忍不住称赞:“此法或可推广,能减少房屋被压垮的机率。”

“我去询问一下百姓的情况如何。”

李世民随即走到一处人家前,敲响了房门,屋里走出一个中年男人,有些疑惑地看向二人:“敢问二位是?”

李世民笑了笑:“我等奉陛下之命,专门来体察一下民情,看一看受灾状况的,可否询问一些事情?”

农人笑了笑,于是便把二人迎接进来,并不避讳什么。

这年代,人还是很淳朴的,而且武德年间,民间对朝廷的印象也比较好,毕竟是朝廷派来的人物。

进屋之后,农人便替二人拿来了座位,端来了热水。

“农家简陋,二位见笑了。”

李世民接过水之后道谢一声,颇为感慨道:“屋内温暖,又有火炉,这已然是正月,马上开春,竟还有余柴?”

农人笑道:“不止余柴,便是余粮还有一些,原本家中存粮并不多了,都是托了林家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