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赴朝鲜的商人都只能走营口到仁川这条固定的航线。
故而仁川同营口采取的是直接收取实物税,十货抽三。
相对于朝鲜贸易的暴利,这个税率并不高,不过要获取朝鲜贸易资格并不容易。
需要每年向朝鲜总督府缴纳白银1万两,粮食1万石。
而且朝鲜总督府只提供20个名额。
之后如果其他商人再想获得朝鲜的经商资格,只能以竞拍的形势参加。
1万两白银,1万石粮食只是起拍价。
而且此后每月只拍卖一个名额。
很快这些经商名额就被各大商人给拿下了,当然基本是京城同辽东的商人。
20万石粮食自然是被李献忠收入囊中,这20万两银子他则是派人直接送给了万历。
毕竟此前自己答应他每年至少给他搞15万两银子,不能言而无信。
纸是保不住火的,他估计即使李倧不派使者到大明去告状,自己在朝鲜的所作所为早晚也是会让那些朝臣知道的。
所以必须先用银子堵住万历的嘴,他就不信万历舍得放弃这一年20万两银子的收入。
目前李献忠已经囤了不少粮食了。
经过几个月的“开中法”,再加上平虏堡的5万亩粮小麦丰收。
他已经在开原存下30万石粮食,再加上这20万石,即使明年出现旱灾特能顶一阵了。
为了应对明年的旱灾,他已经让范文程修建了几个大型的蓄水池。
另外情报司的人也已经在福建找到了番薯,不过如今已经是11月了辽东这天气已经不适合种植番薯。
故而情报司在福建搞了一个小型庄园,种植番薯和玉米,为明年年推广番薯留下足够的种子。
这样一来即使明年旱灾严重,他也可以凭借蓄水池和这些番薯,让自己的开原路不至于颗粒无收。
原本李献忠不在开原的时候,李三顺就经常代替他主持开原的军务。
如今被朝廷正式擢升为开原副将,也算是坐实了自己“副帅”的身份。
李献忠这次入朝的三千明军全是从开原军中抽调的,尤其是余万里带走了一千平虏卫,对开原的军力影响还是很大的。
不过好在兵部又将之前欠开原军的500件扎甲,以及500杆鲁密铳全部送到了开原军中。
加上平虏堡自行生产的500杆鲁密铳,如今开原军是不缺装备的,很快就重新招募了三千新军。
由于余万里已经升任朝鲜参将,所以平虏卫需要重新任命指挥官。
近期李献忠通过兵部的关系从外镇调了几名将领补充到了开原。
满桂就是其中之一,他原本是宣府卫人,自幼强于弓马骑射。
大明此前对于蒙古人首级的赏金高达50两一级,他曾数次拿到赏金可一直未能得到升迁。
年近三十,才当上总旗。又过十年才当上百户长,后来经几次升迁做到潮河川守备。
原本以为这辈子也就这样了,没想到四十多岁的他也有走狗屎运的时候,突然接到了兵部的调令将他调到开原,而且在未力寸功的情况下直接被升为了红透山游击。
据说是他得到了宁远伯李献忠的赏识。
虽然自己至今仍未见过这位大明最年轻的总兵官。
不过最近他的战绩在大明军中可谓是无人不晓!
尤其是那夸张的斩首数,想必跟着这位宁远伯必定少不了赏银。
不过最让他震惊的还是平虏卫的装备,全都是重型的布面甲,还有那鲁密铳120步的射程和威力。
他从没想过一支1500人的军队会装备这么多火炮同火铳,这简直就是神机营的火器配置。
别的将领精锐家丁的配置在这里只是普通士兵的装备。
所以他也格外珍惜指挥这支部队的机会,想着一定要好好立功报答宁远伯的知遇之恩。
此时开原三关的主力已经全部集结在了建虏的界藩城北。
除了满桂的平虏卫,毛文龙的广顺军,高明泰的新安军,李冠丰的镇北军以及李克泰的铁岭卫,几乎开原铁岭镇中的精锐部队全都汇聚在这里了。
平虏卫的火炮手正在紧张地通过火炮上的准星和照门调整炮位,随后他们又完成了炮弹和火药的装填工作。
随着满桂的一声令下,炮手点燃了火炮的引信。
然后十门从澳门买回的红夷大炮发出了怒吼!
济尔哈朗正在界藩城头望着远处的明军。
目前建州的主力都在南面的宽甸附近以及朝鲜地区,而这里又是抵抗明军南下威胁赫图阿拉的前沿,他很清楚界藩城的重要性。
此时城中的镶蓝旗只有三千人,可城下的明军足有五六千人,步骑各半,这可不是一个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