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1章 东华门唱名乃好儿  北宋:震惊了,原来我赵祯有儿子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是这般?”

曹丹姝笑眯起了眼睛看向赵祯:“夫君,看来店家的确是对你刚刚说的话有意见呢。”

因为这话就是讽刺的。

赵祯倒是觉得自己的话没问题啊,让别人读书好建功立业,没毛病啊?

于是便又是询问了一句。

“店家,我倒是想听听,有什么话你直说就是了。”

赵嘉叹息一声:“多读书,不也是为了参与科举,好博得个功名嘛。”

“全天下的人都知道,读书做官才是唯一的出路,朝廷历来的政策也是这般,读书人的身份清贵的很。”

“可大多数读书人,也不过是会读书罢了,少有像范相公、韩相公那般人,大多数人也就一句话。”

赵祯好奇道:“什么?”

“平生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啊!”

赵嘉笑呵呵地说出这话,似乎也并不以为意,毕竟眼前之人连自己关于新政的评价都说过,自己说说这大宋的现状没问题吧?

不过赵祯却是神情凝重了起来,忍不住思索起来朝廷里的事情。

平生袖手谈心性?

这话的深层意思他一下子就能猜出来,不就是说那些读书人除了读书养性,什么都不做吗?

这话,似乎像是在贬斥文人一般?

赵祯毕竟是皇帝,对于自家族中的国策是很认可的。

当下不免是有些不高兴了。

“读书人清贵,那是自太祖以来就定下的国策,唐朝藩镇之祸店家恐怕也知道吧,那些武人若是没人制约,恐怕是会惹出大乱子的!”

赵嘉愣了一下,显然是没想到眼前之人直接把话题落到了这上面来,当下也是乐了。

“你这话说的就很讲究了,重视文人固然能保证国内一帆风顺,太平无忧,无藩镇之祸,无军阀叛乱。”

“可如今时过境迁了,大宋开国之时的问题几乎已经被消除干净了,由此,不就出现了一个更大的问题了吗?”

赵祯眉头一皱,一旁的曹丹姝也有些好奇。

“积弱成疾,宋朝军队疲软不堪,别说对上辽人了,就是连实力不如咱们的西夏国,只怕都打不过吧?”

“现在看咱们大宋内部歌舞升平,一片祥和,可哪天等到敌人对我们显露出了獠牙,只怕是那些文人冲上去,跟肉包子打狗一样,谁来救国啊?”

“靠文人吗?”

一时间,赵祯竟然有些无言以对。

一旁的曹丹姝忍不住捂起嘴轻笑。

看来官家自己的儿子,倒是比官家看的还开啊!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