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18章 技术升级(3/3)  那年文娱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好在沈涛手里有时光坐标。

他们本身就有好莱坞的技术。

再加上徐刻从新西兰请来的维塔数码的团队。

当把这些前期筹备准备的差不多了,他们才开始进行场景搭建。

就这,时间已经用去一年多了。

按照徐刻的估计,等到成片完成,最少得到2009年下半年了。

毕竟整个环节里,拍摄反倒是最快的。

而对这样一部拥有大量特效的电影来说,拍完也才只完成了不到一半。

后面的特效CG制作和画面渲染才是最耗时费力的。

“虽然这些场景搭建,很多都是一次性的,可为了还原场景,我们还是用了大量木工雕刻。”

“不过这里面还得感谢张导,他给我们介绍了不少专业厂商。要不然我们还真不一定能赶上开拍。”

王晗从离开中影后,就无缝衔接到了《画皮》项目中。

张一谋如今也加入了时代文化,他在筹备奥运中,接触到了全国的工厂。

有着这份信息共享,才让王晗这个新接手的项目,不至于左支右绌。

毕竟,做这么大的项目她也是第一次。

“这些都只拍一次就不要了啊~”

看着那些雕花精美的场地,陆阳心里说不出的可惜。

“没办法,这是我们租的场地,只有半年的时间,用完就得尽快撤走。”

拍电影的投资很多大头就在这上面。

这也是很多外行投资电影,容易被制作团队坑钱的地方。

毕竟一个场景搭建好了,拍完就拆了或者爆破掉了。

制片方说花了一千万两千万,投资人根本不不清楚实际花了多少。

虽然有账能查。

可不是每一个都是徐可欣,把《武侠》的账做的那么差。

他们根本不需要一顶草帽5000美金的报价。

只需在基础耗材上稍微夸大点,就能做许多账进去。

比如这些雕刻和梁柱。

明明是机器批量生产的,他可以说是木工手工雕刻的。

那样100块钱一闪的门窗,就能摇身一变涨到1000.

本来不需要工人的,就可以凭空出现300一天一个的木工师傅。

一个月下来,光吃空饷,就能吃掉几十万。

事后一拆或者一炸,你连灰都找不到。

最早好莱坞就是这样做的。

当然后来随着监管变严了,这样比较糙的手法容易出纰漏。

可制片人真要有些坑投资人的钱,还是有种大把的方法。

(PS:3章万字更新完毕,求一次月票!)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