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五章 返家议事  山野小闲农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看年份已经超60了,芦、艼、须都很完整,体态也不错,是棵成色上好的野山参。”仔细观察了一会的老爷子收起了自个的老花镜总结道。

“爷爷,您还懂这个啊?”陈观好奇了,老爷子这还能认出野山参?

“你爸上次不是说了嘛,老头子我年轻的时候进山打过猎,看时候也跟着人抬过几次参。”老爷子摸摸胡子有些自得,随即继续解释道“看这东西也是有口诀的,‘芦碗紧密相互生,圆膀圆芦枣核艼,紧皮细纹疙瘩体,须似皮条长又清,珍珠点点缀须上’,记好这几点再多见几次真货,有经验了分辨这东西不难”。

“不过这东西老头子也有几十年没见过了,更别说是这种品相的,这棵参鲜重差不多有三两多了。”对这种品相的老山参,老爷子也很是感叹。

陈观知道,老爷子所说的三两多重不是现在的三两,而是16两秤的三两。

不同于现在国内所用的一斤合十两,1两等于50克的计算方式。传统的1斤等于16两,故有成语“半斤八两”,1两等于31.25克,至今香港和澳门等地珠宝行还在沿用这种计算方式。

这棵参接近有100克重,所以老爷子估的三两多也是很准的了。

以前参行里常说“七两为参,八两为宝”,而且这个重量指的还是干重,像陈观手里这株参,净制阴干后干重能有40克就不错了。

要知道野山参的重量不是随着年份的增长就一定增长的,之前提到过野山参受到损伤后会自我保护进入休眠,当野山参进入休眠期后没有枝叶也就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为维持自身就会消耗之前积攒的养分,这时野山参就会产生负增长发生减重。

有些拍卖会上出现的上百年的野山参干重才20多克也就可以理解了,所以能够长到七两(现在的218.75克)的野山参至少都需要百年以上甚至数百年。

像是1981年在长白山发现的一株鲜重505克,净制阴干后285克,折合旧称9两1钱2分的野山参号称‘人参王’,经鉴定有这棵参王有160年生长周期,堪称稀世珍宝,至今被珍藏在大会堂吉省厅中。

到了现在不说八两的‘宝’,能找到七两的参都算得上是是奇迹了……

“爷爷还真是好眼力,我之前用带的电子秤称了,鲜重有98克。”陈观向着老爷子竖了竖大拇指道。

老爷子颇为自得的摸摸胡子,笑而不语。

“那这人参怎么伱打算怎么处理?”一旁听了一阵的陈文清问道。

“刷干净阴干后留着吧,这种好东西可不好找,关键时候有大用。”陈观想了想说道。

“处理人参我会,完了我帮你把这东西处理了。不过留着就不必了,咱家里用不上,你不如拿出去卖了换钱。你现在要弄果园、修路到处都是花钱的地方,过段时间买果苗又是一大笔,这东西还是卖了吧。”陈文清听了陈观的想法后建议到。

“对啊,还是卖了换钱吧,放着也用不到,况且放在家要是被人知道了那麻烦事就来了!你都不知道今天中午……”陶翠萍也赞同的说道,之后还想说什么却被陈文清打断了“那些事之后再说,现在先说眼前的事。”

“卖了吧,咱家人身体都不错用不到这玩意,留在手里确实容易招惹麻烦”老爷子也说道。

既然家里人都觉得卖了换钱比较好,陈观也是同意道“行吧,那爸你就帮忙处理一下,我完了联系人找个买家”。

如果手里只有这一株野山参,陈观肯定不会这么轻易同意卖了换钱的,这种东西现在想卖钱容易,想买就难了,有些病这东西是真可以救命的。

但陈观空间在手,完全不缺这种野山参,需要的时候找个借口进山一趟直接从空间里拿就好,所以他才会同意家里人的建议。

陈文清将人参重新用青苔卷起后收了起来,准备洗刷干净后阴干处理。

见人参的事说完,陶翠萍按奈不住了,就想把自己之前没说完的话全吐出来。

“儿子你都不知道,今天中午开全村大会,说是村里的补助款下来了,要把村里修路的事定下。你一下子捐了三十万给村里修路的事村委可没少替你宣传,估计到了明天十里八乡的都会知道陈家坝出了个发财的,捐三十万眼睛都不眨!”

陶翠萍有些抱怨的说着,“你都不知道今天村里那些人有多热情,我和你爸被一群人团团包围,等过几天消息传开了,家里估计都不得安宁……你都不知道……”。

连着几个‘你都不知道’充分表达了陶翠萍想要诉苦的心情。

“这么久了才定下来啊,我都快把这事给忘了……上面给村里批了多少钱?”陈观一听头都大了,但还是好奇问到。

“批了5万块,再加上你捐的30万,目前修路还有5万左右的缺口,希望每家都能出点钱,筹款把路给修起来。”

“说是希望每家1000块,如果愿意多出点也不介意,到时候有剩下的就过年买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