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仗颇为诡异。
清、吴两军都很谨慎,忙着增兵!
午时1刻,
吴军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江北会战的最高指挥官,林淮生来了。
醒目的大纛旗下,
林淮生内罩锁子软甲,外穿吴军制式军服,头戴飞碟盔,骑一匹黑马,威风凛凛。
此时,
战场刮起微风,带来阵阵凉意。
天空并无云彩,故而无阴雨之虞。
……
海兰察身穿镶黄旗棉甲,勒马伫立在军阵之后。
他那鹰隼般的眼睛盯了一阵对面的主帅,不屑道:
“贼酋还是个练家子。”
凉州镇总兵哈马木恭维道:
“在都统面前,什么武林高手都是白给。”
双方的主帅很悠闲,
中低级军官很忙,忙着排兵布阵。
吴军在东,清军在西,中间隔着3里。
清军的阵型有3层。
第1层是副将李久霖的炮营,120门各类口径的火炮。
第2层(步兵)是延绥镇、河州镇、西宁镇、宁夏镇。
第3层(步兵)是太原镇、兖州镇、大名镇、南阳镇。
然后是中军,海兰察率一众高级将官所在。800索伦兵护卫中军,同时充当战略预备队。
两翼是凉州镇、肃州2镇马队。
清军调兵有个不成文的规定。
一般都是按比例抽调外省援兵,绝不超过本镇总兵力的5成。
所以这些镇并不是倾巢而出。少的仅有千余人,多的接近三千人。
……
反观吴军,
军阵就比较古怪了。
最前凸出部是第1派遣军4个方阵,以及混杂在方阵周围的散兵小队。
其后是第1军团。
以营为单位,只列3排,在空中望去就像是一条细长的水蛇。再细看会发现其中混杂着很多抬枪手。
再之后,是第2军团的步兵方阵,7个方阵一字排开。
最后是近卫军团和中军。
火炮居然布置在大军的两翼。
总兵力对比:
清军1万5千人。
吴军1万1千人。
火炮数量大体对等,都超过了百门。
另外,清军两翼共计有2000马队,吴军则是全步兵阵容。
如果海兰察不讲武德的话,
背靠江北大营,他可以把6万兵全部拉出来。
……
“总指挥,辎重营已经卸空了大车,让他们后移吗?”
“不,到侧翼保护火炮阵地。”
“是。”
于是,吴军侧翼火炮阵地又多了一道辎重车组成的间断环形工事。
海兰察耐心地看完了全部过程,
对身边的人讲道:
“吴军当中定然有欧洲军官。”
哈马木一愣,问道:
“都统如何知道?”
“他们的军服、兵器、战法都透着一股浓浓的欧洲军队味道,本官征讨准噶尔,征讨缅国都曾见过。”
“伪吴王原来是個汉奸。”
哈马木骂骂咧咧。
……
吴军中军,
苗有林皱眉:
“世人都说海兰察是个妖将,暴躁冲动。下官怎么观他,稳如老狗?”
林淮生依旧面无表情,举起马鞭:
“那我们就先攻一阵,擂鼓。”
举着小红旗的传令兵,纵马从军阵间隙狂奔到阵前。
高呼:
“第1派遣军,进攻。”
甲士方阵骚动,引来军官的喝骂。
“注意阵型,不许交头接耳,不许回头。”
张老三如今是营官,盔甲更新迭代了。水力捶打成形的板甲、可遮面铁盔、锁子甲手套、钢质长刀。
他的身旁,
是张老大,张老二,兄弟几人共用一张脸,长相十分相似。
……
孤零零的4个方阵,踩着鼓点缓缓向前。
张老三余光瞥见,
那群散兵居然从方阵间隙冲到了自己前面几十丈,心中暗想,这帮鸟毛还算仗义,打完了仗可以一起喝口酒。
清军的炮声还未响起,
这群散兵先开火了,枪声零星散乱。
上百名散兵,或站或蹲,朝着各自认为有价值的目标开枪。
甘州副将李久霖冷笑,
心想这帮江南兵真搞笑,隔着小2里就开枪,你咋不隔着长江射击呢?
突然,
身边一声惨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