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见,但陆良还是简单的扫了这篇论文两眼。
这篇论文的工作谈不上有多么特别和创新。
可能唯一的创新点,就是对miR这部分具有调控功能的非编码RNA做了个补充研究,填补了这部分研究的空白。
陆良思索了片刻回答道:“一般般吧。”
陆良给出了自己的评价。
季鸿接着说道:“这篇文章现在是投在ScienceTranslationalMedicine。”
ScienceTranslationalMedicine?
在听到这个期刊的时候,陆良顿时愣了一下。
这是Science的一个子刊,主要收录人类疾病在基础科学研究、转化医学研究、以及临床研究等方面之报导与探讨。
在今年的影响因子已经达到了17。
在医学相关领域,也算是半个顶刊了。
“老师,那你直接给拒稿意见吧。”陆良干脆的表示。
不是陆良贬低这篇文章的水准,是这篇文章的水准真不高。
陆良在看完这篇论文的摘要之后,就已经大概猜到这篇论文在讲什么了。
这种程度的论文,大概就一个二区Sci的水平,能发个一区Sci已经顶天了,怎么可能发表在Science的子刊上。
季鸿接着说道:“但其他两个审稿人,都是给的同意发表的意见。”
“哈?那两个审稿人眼瞎吗?”陆良几乎是脱口而出。
季鸿笑了笑:“你看看这篇论文的署名是谁?”
被季鸿这么一说,陆良疑惑的看向文章的署名,论文的第一作者和第二作者都没有太大的问题。
随后,陆良看向文章的通讯作者。
然而,当陆良看到通讯作者名字的那一刻,他愣了一下。
对于这篇论文通讯作者位置上的那个名字,陆良可以说是十分熟悉了。
默里·布伦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