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章 热情好客马百户,买人雇工毛家集  房穿明末,开局后门通北美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淮河流域也如江南般出现不少镇子,毛家铺同样因为商旅增多,发展成为一个集镇,所以此时多称之为毛家集,简称毛集、毛店。

刘升“家”离毛家集有二十里左右,他早上五点多走,在八点多的时候就赶到了毛家集。

他发现这赶集的人出乎意料的多,仔细一看,似乎其中不少人都是难民。

这让他回想起之前路上见过的一些景象——溪流、池塘多有干涸的,河流、湖泊也多水浅。这还是水量在豫南相对充沛些的天目山一带,其他地方情况可想而知。

‘明末江北旱灾、蝗灾、兵祸、瘟疫,几乎年年都有,越到后面涉及的地方就越广。

河南人多,藩王最密,又土地兼并严重,遭逢大灾,大明朝廷不能赈济,不知多少百姓会走投无路。难怪今年李自成能席卷河南,获得百万流寇大军,成就大势。’

心里感叹了一番,刘升就步入由大片房屋和几条街道组成的毛家集。

路上难民有带着家当扶老携幼的,也有已经走不下去,坐在路边往身上插几根茅草卖身的。

至于说面有菜色、形容枯槁之人,入目皆是。

还有些人,瘦弱的身躯挺着仿佛怀胎数月的肚子,或是双目泛绿,或是双目无神,更加扎眼。

那些卖身的人,多数都低着头沉默着。只有少数人,偶尔抬头用恳求的语气喊两句,声量并不大,因为没力气。

至于说影视中那种卖身葬亲人的,刘升一个都没看到。

他豁然醒悟,此时此地,死人或许等不到入土就没了,又或许入土了也会没···

“听说西边、北边的旱情比我们这边严重多了,一些大河都见了底。”

“听老人们说,春旱之后必有蝗灾。如今又到处都是兵祸,瘟疫也是一阵阵的,这日子可咋过?”

“行了吧,我们这边算不错了,至少辛苦一点,勉强可以活下去。”

“这难民越来越多,也没看到官府赈济···活下去?我瞧着难。”

“···”

听着一些行人的议论,刘升又暗暗叹口气,越发觉得,老天让他房穿到这明末,是要让他有所作为的。

在毛家集逛了一圈,刘升最终又回到了北街口。

因为他发现这里卖身的最多,方便他选人。

“放手!我不跟你走!”

“说好的价钱又反悔,当我毛三爷是好欺负的?”

前面一阵争吵,引得一些人围观,刘升也走了过去。

只见一个看着约莫十二三岁的少女,正跟一个中年男子拉扯。

少女身后躺着一个妇人,面色土黄,嘴唇皲裂,头发凌乱,看不清具体模样。倒是那少女,虽然也一脸土色,却依稀能看出瓜子脸上五官标致。

“我只卖身作婢女,不去窑子!”少女有点力气,抓住了一棵树桩,半躺在地上硬是不愿走。

眼见周围人越聚越多,毛三爷便松了手冷笑,“不去窑子?你以为大户人家婢女是那么好当的?你要卖身一两银子买药救母,毛家集只有我愿意出这个价钱!”

听了这话,少女看了眼身后的妇人,面露挣扎神色。

这时,刘升注意到少女剩下有树枝划出的字迹,过半看不清了,只剩“救母”二字可以辨认。

他心中一动,拨开面前的几人,出声问:“姑娘识字?”

少女闻声看了刘升一眼,大约是觉得刘升衣着不普通,器宇不凡,忙答道:“回这位老爷,我识字,还会些算术,洗衣做饭打扫也会,我很有用的!”

旁边的毛三爷打量了刘升一番,皱眉道:“外来的后生,你这是要抢我毛三爷的货?建议你先打听打听,这毛家集有几个敢得罪我的。”

刘升扭头对毛三爷一笑,道:“毛三爷误会了,我是来给你送财的。”

“送财?”

刘升道:“方才听了会儿,毛三爷买下这姑娘是准备转手卖到窑子里去?”

“是又怎样?”

“不知毛三爷能把她卖几个钱?”

毛三爷眼睛一转,道:“卖多少是我的事,凭什么告诉你?”

这时人群中有人出声道:“窑子买人,最多也就三五两。”

毛三爷一听就恼了,环顾人群气急败坏的呼喝:“谁?谁敢坏爷的好事?!”

刘升看了眼人群中某个退出去的身影,笑了笑,道:“毛三爷,我拿四两给你,算是从你手里买下了这姑娘。省得你在这里跟她争执,后面转手还麻烦。怎么样?”

“这姑娘长得标致,四两少了。”毛三爷毫不掩饰他眼中的贪婪。

刘升摇头,“我这边还得再出钱买她,实际要花五两银子。

你看这北街口,到处都是卖身的人。这年头人不值钱啊,五两银子已然太多。毛三爷如果不愿,我就不管这闲事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