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新闻报出来之后,林若妍觉得魏煦也挺难的,当初上学的时候那么苦,如今才稍微有点名气,又被人扒开伤口炒一遍。不过这倒是给他带来了更多人气,让他那部片子一上映,就获得了与两位主演差不多的关注度。
影片票房不错,与林若妍从原书中看的差不多。将来这部影片还要评奖,不出意外名利双收,魏煦也会提升名气。如今他已经开始准备下一部电影和一部新的电视剧了。
魏煦档期排的很满,每一天都很充实,林若妍也不用担心那位帅哥的前途,就等着票房分钱之后,找机会再投魏煦参演的片子。时代变化快,荧幕常青树很少,时不时塌房几位,让投资电影的人损失不少。因此要投还是投靠谱的演员才行。
当然人家本来项目组不差钱的,她也没办法插手,比如现在魏煦要参与拍的新电影和电视,顶多是投放一些广告。
黄金周七天,目前这部影片是接近三千万的票房了,迎合主旋律,提前预热宣传,电影节炒作,老一辈艺术家的高评价,观影后的口碑传播,总之未来的票房总收入还是能期待一下更高的。
这也是当初导演没敢要更多的投资的原因。那个时候国产影片能有五千万票房已经是顶天了。如果精算下来,其实林若妍投资三千万拍电影,如果不将软硬广告的费用单独核算,到目前为止,这个票房收入其实还亏钱了。好在这才上映几天,往后电影还要播一段时间,下映了也有各大电视台会采购,广告效应持久。
林若妍倒是不在意这一项投资的收益。这片子能热映,林氏集团那边的一些广告产品的销量一下子也上来了。她开始考虑更长远的在影视方面与靠谱的人合作了。
以前她没想那么多,是觉得自己就八个月的命,能看到影片上映都是侥幸。现在她光是豪宅预期收入都能够支撑她多活几个月,自然会想将自己的地产公司好好经营。
做XX新城项目是一个持续投入,这个时代还有一类很容易拿地的项目就是城市综合体。
这个城市综合体并不是指单独一栋楼,而是商业、办公和居住各种类型的物业紧凑排在一个地块中。类似于现实世界里某达广场那样的,大商场上面加几栋写字楼和酒店站在街边,其后不临街做一些高档住宅。住在这样的小区里的人能方便上班购物,同时办公楼之下的商业也很容易就被办公和居住人群养活了。
这种综合型的商业内除了餐饮和日用百货,娱乐也是一类必须要放进来的内容,某达广场就有自己的影视院线,在自己的大商场里开影院,重点播放自己投资拍的影片,也不会被别人家的院线分走了钱。
现在南方以及海外,搞综合体开发的成功案例挺多的,国内北方地区商业本来就没有南方活跃,各种新鲜事物就还比较少见。大多数只是大型商超集团自己建商场,或者是专门做写字楼的就盖写字楼,要么是一块地里面就只盖住宅,弄点沿街社区商业而已。
现实世界也要等2003年全国第一家某达广场才会在北方某个省会城市建成。京市会更晚一些,所以真正的城市综合体暂时还是空白,没人提这个概念。就像产业新城和大盘那样,目前这些都还是新鲜词汇,普通大众的观念总是落后一些,要被市场科普了才能逐渐了解。
但是城市的管理者接触到的信息会更新更宏观。他们会去海外发达大城市考察,了解先进的概念,考虑哪些内容能引入国内,促进经济发展。
林若妍想着,若是戴老板这边一直不打算与人合伙做大做强影视公司,那么她可能要另外找人了。比如请职业经理人,帮她开辟这块业务。
当然这件事情的优先级是远低于房地产相关的,毕竟她更熟悉自己现实中从事的行业。如果手头的钱有限,生命有限,那她肯定要集中精力做自己更有把握的事情。
城市综合体项目的落地位置还有时间找一找,那个投资成本很高,不是京市随便什么地方都能做成的。如果在京市做,那她会优先看CY区有没有地。
上一次林若妍受邀参加CY区和各大地产企业的联谊会时已经充分感受到了,自己的地产公司规模和实力与那些大企业不可同日而语。CY区那边最初能拉她来,也无非是感激此前她解决了疑难地块。豪宅那块地,以及国际学校那块地都是同样的逻辑。让她做贡献可以,现在她想挑选自己要的地,还够不到资格。
这月,她的大额支出除了豪宅的工程款就是XX新城了。那边买地一百亩协议一签,会支付一千五百万,相应税款能缓交。与产业咨询机构和规划、建筑设计公司签订合同,也要支付几百万首款,让他们启动工作。
CY区最近没什么动作,林若妍只能安静等着,倒是大X区那边发了邀请,招待在本区有项目的知名企业家聚会。这不拘泥于地产行业,还有生物医药、农产品加工等各种领域的企业家。说白了就是区里纳税大户,被请去答谢会,再宣传一下新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