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若妍想起来的这个犯罪团伙在国内的话事人化名许立丰,是戴着金丝边眼镜一嘴粤腔的三十多岁成功富商的形象,这人的气质谈吐针对目标设计的,很容易就迷惑真千金这种爱慕虚荣没啥内涵的人。
许立丰提起的项目是在境外某国的矿山投资,特别要注意,只是投钱,不用亲历亲为建厂经营,省时省力坐等分红,承诺到手利润高达百分之三十五,且第一个月就能看到利润。
这其实比那个时代做房地产的利润也差不多了,看起来似乎像是真的,没有高到离谱那种,无怪乎很多人被骗。
真千金一开始也不会上当,是去实地考察了境外的矿山项目,看到了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享受了皇家级的招待,才对这个项目深信不疑。而且先投入了五千万,一个月不到就拿到了百分之三十的“利润”,一千五百万呢,现金交割。
她亲眼所见深信不疑,所以从境外回来后,不顾亲哥劝阻,坚持又打款三个亿过去。那么容易就赚来一千五百万,让她膨胀了,迫切想证明自己也可以赚钱。
说实话真千金当时也就剩下三个亿了。如果用这笔钱好好在国内花销,吃喝玩乐,哪怕是随便买点啥,也能支撑三个月的阳寿。她却野心勃勃,希望能一个月收一个亿的利润,以小博大。最终骗子在收到三个亿的钱之后立刻就跑路,人间蒸发了。
看过原书的林若妍知道,那座矿山的确存在,是品类很高的镍矿,也的确有国人私企参与到其中,认真地建厂开发,未来前景不可估量。
书中出现这件事的时间点正是七月,许立丰大约在此前已经开始踩点,研究她这位真千金了。
林若妍知道许立丰是化名,他用了不同身份形象,在大陆钓了好几条“鱼”,是名副其实时间管理大师。最好那人真敢来找她,那她就顺势把这人举报给有关部门,也算替天行道。
许立丰之所以能骗到钱,还真不是空口白牙编造。
那个时候该国的那座矿山的确对外招商,希望能有更多的企业去投资。许立丰团伙并没有半分钱投在这个项目,只不过拿一些小钱开道买通当地人,提供了一些看起来靠谱的合资文书而已。
境内外信息差、语言隔阂,以及他各种伪造的由头,用高额利润回报骗各种富商投资,实际上用后来人的投资本金兑付前面投资人的“利润”圆谎,以此取信受害者骗更高的投资,屡试不爽。
由于与地头蛇提前都谈好了分成,这伙人也能带着客商去看矿山,也轻松就获得了当地官方的热情招待。而后他们又拿出了与当地高官一些亲密合影,配上各种“官方”文书,打包票这个项目早在他们囊中,此番是拉着国人一起赚大钱,扩建工厂。
能行骗成功除了高额回报,也还利用了当地刚获得了稳定的营商环境,且真的有矿山就在那里大兴土木,开发的状态一点不假。
要知道国内人感受到的几十年和平和蒸蒸日上的发展势头,对国外很多国家地区的人民而言就像是天方夜谭,他们从未感受过太平日子,政权更迭很快,多方势力角逐,夹缝中喘息已经是命大。
所以,外国人想去某一处投资,先看这里政局稳不稳,再看这里赚的钱能否拿走。有些地方不讲武德,开矿办厂可以,钱只能赚当地货币在当地的花销,不让你带出国境,就差明抢了。
现实世界有不少血淋淋的例子,某些大品牌去境外比如天竺投资办厂,苦心经营十年,带动当地上万就业,也赚了几百亿当地币吧,就是不能带走,当地的钱贬值太快,当地的商品也没有任何值得购买的价值,人家当局随便通过一项新法案,说你偷税漏税你就要被查抄收缴,顷刻间十年白干。
早年欧美发达国家看国内大陆也这个心态,国家意识形态不同,他们总怕投资后就算能赚钱,也带不走,毕竟我国外汇管制,并没有与世界经济接轨。直到终于加入了WTO,这才吸引了大量外资。
那个时候我国周边一些国家也都是按照西方世界的发展路数来,比如拍卖矿山,允许外资进来开矿,带先进技术去,招聘当地工人,加工半成品运出来,发展当地经济。
这个矿山项目初衷肯定是好的,当地人也下了一番大力气准备,不过犯罪团伙也早就盯着这块蛋糕呢。骗不了知根知底的那些本地人,忽悠着人傻钱多的大陆客过去,干一票就跑还是能操作的。
国内的治安经过几十年整治绝对是世界标杆,国人们因此对风险的防范意识没有那些时刻生存在水深火热战乱边缘的人高。很容易被外表的花花世界迷了眼,忽略了阴暗处滋生的蛛网。
骗钱放人走还算是有道德的,钱到手人拆着卖或者给弄死,死无对证才是这些地方常规的操作方法,省得麻烦。
林若妍既然想起了骗局的来龙去脉,又一直好端端没等到那个骗子冒头,就必须要和亲哥提一嘴,亲哥或许不会上当,不过圈内的很多大佬从来不缺傻白甜的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