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百七十八章 朝会大议  我在元末种粮食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次日一大清早,文武官员们便穿着官服和戎装,来到了承天殿。

朱元璋昨夜与汤和大醉一场,早上起来时,脑袋微微发晕,喝了醒酒汤才清醒了一些。

一番耽搁,来到承天殿时,距离朝会开始,只差一刻钟了。

刚踏入殿门,他就愣住了。

殿内突然摆了许多张椅子,排列整齐,不少官员正对着椅子指指点点,议论纷纷。

很显然,这些椅子是为大臣们准备,不少臣子脸上都带着喜色。

唐朝时期,大臣们上朝时便是跪坐在垫子上,到了宋朝才改为站立,进入元朝后,臣下奏报改成跪下奏报。

如今皇帝给大臣们赐坐,显然是不打算效仿蒙古人带来的陋习,恢复前人礼仪,众大臣自然欢喜。

朱元璋是个武将,习惯站立,并不在意这些,他更关心的是皇帝为何突然开朝会。

群臣之中,消息最灵通的是耿四,不过朱元璋与他并不相熟,而且耿四正被王大、耿三几人围着,也不方便去问话。

游目四顾,他忽然瞧见李善长正在与刑部尚书刘惟庸说话,遂朝两人走了过去。

“李先生,可知陛下为何突然召开朝会吗?”

李善长笑道:“大都那边传来消息,孛罗帖木儿被刺杀,扩廓帖木儿在大都城外解散军队。大都之乱,已经平定!”

朱元璋目光一凛,孛罗被杀,他并不意外,却没想到扩廓竟然解散军队,没有帮助太子登基!

如此一来,元廷几乎平和渡过危机,甚至连皇位更替都没有。

接下来,他们必定重新对己方用兵,这就难怪皇帝要开朝会了!

辰时刚到,张阳泉便从角门走了进来,上到宝座台,众大臣齐齐见礼。

“众卿不必多礼,坐下说话吧。”张阳泉摆手道。

张阳泉坐下后,大臣们才纷纷落座。

“耿卿,你把前线最新的消息告诉大家吧!”

耿四应诺一声,站起身,将大都的情况细细说了,和李善长刚才说的一模一样,只有孛罗不花的事没提。

王大立刻起身,道:“陛下,既然鞑子不内讧了,咱们不如趁着汴梁空虚,赶紧出兵,收复汴梁!”

好几名武将立刻出声附和。

汴梁一直是汉人心中的一种象征,似乎只要打下汴梁,恢复汉人江山就有希望。

马玉麟高声道:“不然,元廷目前只是表面解除分裂,其实隐患反而越来越深,我等应该继续观望才是!”

李善长道:“静观其变的同时,也可以派出细作,重新挑起元廷内斗!”

梁荣反对道:“汴梁现在守备空虚,攻打容易,若是等元军南下,再想打就难了!”

罗贯中小步出列,低声道:“元军若是南下,现在经营汴梁已经来不及了。若是打下汴梁,又再丢去,得而复失,不如不打!”

耿三大声道:“只要打下来,就绝不会丢!”

不知不觉中,文武官员们又争执起来,似乎每次朝会,都会朝着这个方向发展。

张阳泉目光看向刘伯温,咳了一声,打断了众人争论,说道:“刘卿,你以为如何?”

刘伯温道:“如今我方与元军相争,绝非一城一地之争,没必要现在攻打汴梁!”

“那你也支持按兵不动?”

刘伯温朗声道:“依臣之见,眼下元廷比我们更头疼,可以静观其变,后发制人。”

“怎么讲?”

刘伯温道:“金州刚刚取得大胜,所以摆在元廷面前的最大问题,是先攻打徐州还是先收复金州!”

张阳泉点点头。

刘伯温接着道:“臣以为继续用之前定好的战略即可,利用金州的位置优势,调动元军南北奔走,伺机消耗他们的力量!”

陈基哈哈一笑,道:“依我看,他们肯定会分兵,一支人马攻打金州,一支人马攻打徐州!”

刘伯温成竹在胸,道:“那正好,他们如今兵力有限,若是分兵攻打,只会尖担担柴,两头脱!”

张阳泉高声道:“那好,咱们继续按照之前的战略,固守徐州!”

李善长见刘伯温的意见又被采纳,心中一急,赶忙出列。

“陛下,臣以为,咱们可以派人去联系关中的军阀!”

张阳泉道:“联系他们做甚?”

李善长道:“据臣所知,关中的军阀们经过一年混战,已经形成四支最强大的力量,而且并不听元廷调遣,可以拉拢!”

张阳泉问:“哪四支力量?”

“首先最强的是邠国公李思齐,他的地盘以凤翔为中心,位于关中西面,拥兵十万,把守着入蜀通道。”

张阳泉思索着,道:“就是那個与察罕帖木儿,公不离婆秤不离砣的人吗?”

李善长笑道:“正是此人,察罕死后,他不满元帝将兵权交给扩廓,愤而引兵返回凤翔。”

张阳泉点点头,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