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81章 查房!  人生1984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理。”

赵义连连点头:“不错,不错。林芝同志的意见,深合我意!那我们就召开一场全厂职工大会,听一听大家的意见,然后再做决定。”

他又问道:“李总,你们在京里,要待多久?”

李云海道:“三五几天吧!你们有了决定,可以打我们公司的电话。即便我们已经回到了西州,也会再次前来和你签订合作协议。”

赵义道:“李总,我是这么想的,我们厂召开职工大会时,能不能请你出席?关于怎么样收购,收购以后,职工的去留、待遇,这些都要请你来做一个说明。你的话,更具有说服力。”

李云海想了想,说道:“好!请问你们定在哪天召开职工大会呢?”

赵义说事不宜迟,我今天就发通知下去,明天上午十点钟,就在咱们工厂召开职工大会,你看如何?

李云海问他们工厂现有多少职工?

赵义说我们厂人数不多,只有两百多个工人。

李云海说好,那我明天上午一定过来,那我先不打扰你们工作了。

赵义和李云海握手,送他们出了办公室。

他转过身,拿起电话打给上级主管部门,汇报了此事。

工厂是卖掉?还是合作?

此事关系重大,既要交给主管部门决定,也要听取工人们的心声。

上级主管部门也不能马上决定,必须开会研究。

却说李云海和林芝出了厂区,马不停蹄的赶往北金人民机器厂。

这家工厂,简称北人厂,比起北金复印机厂,那可厉害太多了!

80年代初,北人厂生产的三种胶印机器,当时在我国还是绝无仅有的。

他们的印刷机器,在国内售价几十万元一台,出口到国外,售价更高。

像JJ204卷筒纸双色胶印,在香江可以卖到500万港币,以当时的汇率计算,相当于150万人民币。

对待不同的工厂,李云海当然要采取不同的合作方式。

他给北人厂也准备了两份不同的合同,一份是高价收购,一份是技术合作。

李云海看重的是国营工厂的技术人才。

过去几十年间,所有的高端人才,全部分配在国企。

我国印刷界的技术人才,以北人厂最多。

李云海要想研制复印机,离不开优秀的人才,只能找国企合作。

能收购的他就收购,不能收购的就谈技术合作。

北人厂的领导会见了李云海,双方就合作展开了探讨。

不出李云海所料,北人厂不可能出售。

李云海提出技术合作,四海集团出钱,由北人厂出人,共同研制李云海所需要的复印技术。

这对北人厂来说,当然是求之不得的好事。

对80年代的国营工厂来说,谁家的资金都不宽裕,工厂的营收是要上交国家的。企业每年投入多少资金搞研发?每年有多少奖金福利,也是由上级决定。

如果工厂可以自己接到私活,那这笔收入,就归工厂处置,相当于工厂的小金库。厂里既可以用来采购新的设备,也可以用来开发新产品,或者当成福利发给职工。

双方一拍即合,四海集团和北金人民机器厂,签订了一揽子深度合作计划。

签订完合同,已经是下午四点多钟。

李云海和林芝来到林振邦进修的学校,等他下课以后,请他一起吃饭。

林振邦说不必去什么八大楼,咱们就在附近找个小馆子,随便吃点就行了,他晚上还有课。

林芝笑道:“爸,怎么回事啊?你们这是进修班,晚上还要上课呢?”

林振邦笑道:“你以为爸是在旅游呢?这可是国内最高级别的进修班,时间安排得特别紧凑,我又上了年纪,学习能力和记忆力,都不比以往,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才能跟上班级。”

三人说说笑笑,找了家老北金的涮羊肉馆。

李云海点了几大盘羊肉,又点了些鲜毛肚、白菜、豆腐、粉丝,主食则是杂面和烧饼。

三个人围着铜炉子涮着吃,倒也其乐融融,比吃大席更有气氛。

林振邦晚上还要上课,便不喝白酒,每人一瓶啤酒。

李云海敬了林振邦一杯酒,问道:“叔叔,这次进修班结束后,你是回西州还是留京?”

林振邦摇了摇头:“组织上还没有找我谈话。我们就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云海,你的工程和工厂,该动工你就动工,我用不着这个筹码。你明白我的意思吗?不管我将来去哪里,我对西州都怀着深厚的感情,我衷心的希望,西州能发展得越来越好。”

李云海表示明白,他十分的敬重林振邦,因为林振邦真正做到了大公无私,一心为公。

林振邦一边涮着菜,一边说道: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